概率与统计是数学的一个重要部分,陈璐老师的《扇形统计图》是小学阶段的最后一个统计图的教学。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对于本节课的学习有一定的正向迁移作用,因此陈老师将本节课的重点放在了培养学生数据分析观念之上。
陈璐老师利用两个班级最喜欢运动项目进行横向比较:两个班级喜欢跳绳的人数谁多谁少?这次分析重在指出“单位1”不同,无法比较。
陈老师利用两种250克牛奶的营养成分进行对比,询问学生你愿意选择哪一款牛奶?学生根据不同目标的对比给出了选择理由。有同学选择脂肪含量低的;有同学选择蛋白质含量高的;有同学选择乳糖含量低的;有同学选择水含量低的……这正是学生利用数据分析能力去解决实际问题,这种开放型的问题能够更好地让学生在课堂中树立数据分析观念。
电脑磁盘空间图、饮料成分图、支出情况分析图都是从现实生活中引用到课堂中的变式扇形统计图,它们与课本上的扇形统计图有着差别,学生需要根据文字、图例、扇形大小进行分析和估计各部分与总量之间的关系。这是对学生数据分析能力的考验。同时从这些变式扇形统计图中了解信息并对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更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验。尤其是学生根据陈老师的支付宝支出情况统计图,给予了陈老师一些生活建议。有同学根据服装支出建议陈老师多打扮自己;有同学根据理财支出2元建议陈老师增加理财支出,用钱生钱……通过12月与11月支出的对比,同学们发现陈老师12月支出大大增加,发出惊叹。经过仔细查看账单之后发现,陈老师的支出中有一部分是购买电子产品,有一部分是买保险进行理财,都是合理支出。这是对学生数据分析能力的再提升——透过现象看本质。
本节课中,陈老师重点明确——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通过一个个扇形统计图,逐步提升层次;通过一个个开放型问题,发展学生思维。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