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07.28 星期二 雨
第一站:省第二季古诗词终极面试大赛
今天天气不好,大雨如注。我们在秦老师的带领下来到六朝古都——南京,进行省第二季古诗词终极面试比赛。
在通过一系列的防疫措施之后,我们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进入了高耸入云的江苏广播电视总台。初入广电的我,就像“刘姥姥进大观园”似的,看什么都觉得那么新鲜。我们先来到了化妆间,在稍作休息和简单妆容整理后,我们开始自我介绍的排练、继续和搭档一起练习累计古诗词和飞花令……,不知不觉中,就要轮到我们上场了,边走向演播室,我们相互打气,彼此鼓励着对方。
比赛分为“问答、抢答、飞花令及亲子游戏”四个环节,随着紧张又激动的时间飞快的流逝,整个场上的氛围越来越白热化,当评委老师问:“都知道南京是六朝古都,请问是哪六朝?”,我们都绞尽脑汁的想着。突然,对手答到:“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哎!其实,他刚开口我也想起来了,心中瞬间觉得无比可惜,我暗暗告诉自己:下一个问题必须扳回一轮!老师继续发问:“有座楼,建自三国时期的吴国,是江南三大名楼之一。李白还写过与它有关的送别诗,请问是哪座楼?”我们立马嗖的一下举手,斩钉截铁回答道:“黄鹤楼!”果然,成功夺回一分。激烈的比拼后,我们以亲子游戏中失一题惜败。
今天的比赛使我受益匪浅,也揭开了我心中南京的神秘面纱,“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今天,我迈出了第一步。
2020.07.29 星期三 晴
第二站:参观江南贡院
今天风和日丽,我们一行人先来到了江南贡院,这里就是传古人以前进行科举考试的场所哦!
来到贡院门口,我的脑海里瞬间想起一句诗:“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不正是唐代诗人孟郊在考取功名后写下的千古名句吗?这一刻,“榜落孙山”等众多科考的典故仿佛穿过历史,透过贡院的门墙,在我眼前一一浮现。整个贡院整体呈棕色,门口是一座林则徐的雕像,感谢他为科举制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公元1832年,林则徐任江苏巡抚,经实地考察,他承受众多压力,革故鼎新,改变了科举制度中秩序混乱、舞弊严重等弊端,使很多寒门子弟得到了出人头地、发挥才能的公平机会。兴致勃勃的我赶紧和同学一起跟“林则徐”老师拍照合了个影。
沿着贡院这条步行街,我们一路在夫子庙游玩,古秦淮河边畅谈历史故事,一路上留下的都是欢歌笑语。
又是收获满满的一天,唯一有点小遗憾的是考虑到疫情的原因,我们没有进入江南贡院细细参观,如果有机会,我一定还要再去这“传奇的考场”感受下古人对文化的追求。
2020.07.30 星期四 晴
第三站:乌衣巷之旅
乌衣巷
(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这首耳熟能详的古诗正是出自这个充满人间烟火味的南京名地——乌衣巷。乌衣巷在三国吴国时是守卫石头城(今南京)的部队营房所在地,当时军士都穿着黑色制服,故以“乌衣”为巷名。行至乌衣巷外,秦淮河边,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王羲之的塑像,旁边的墙面上是对王导、谢安的生平介绍。仔细阅读后,我才了解到,原来“东山再起、小儿破贼”等成语都是与谢安有关:因为他是一个很有才干的人,但在20岁时却隐居东山,等待伯乐和时机,果不其然,当他40岁时,朝廷派人请他出山,为国效力。自此,“东山再起”这个词便众口相传,流传至今。
走进巷子,我们终于一睹了诗词中常听到的这个地方,里面有相传晋孝武帝来听谢安弹古筝的地方——听筝堂;还有陈列着王谢两家家族史的来燕堂;二楼纪念馆里陈列了石兽雕刻和壁画,还描述了淝水之战,从中更是看到了谢安的沉着冷静,大将之风。在这里走出了那么多历史名家,而乌衣巷从昔日的繁华到历经沧桑,到此刻含蓄而又内敛的静静的展现了历史的痕迹。
结束第三天的旅程,我深深的觉得此行正是满载而归。我们不仅领略了六朝古都南京的文化底蕴,也见到了古代威严的考场,更深的认识了王导、谢安等众多伟大的古人,李商隐曾说过“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以史为戒,以史为镜,发扬传承历史传统美德,抛弃糟粕,也正是我们每一位少先队员牢记在心,坚持践行的前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