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小学数学化错教学案例》
作者:华应龙等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时间:2020.10
人生自古谁无“错”,包容、欣赏、悦纳,将不负学生不负“错”。
本书第一章引言的第一句就是这样一句有诗意又有哲理的话。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地方,是学生练习、应用新知识的地方,必然是学生犯错的地方。当学生犯错的时候,教师应当包容、欣赏、悦纳,站在学生角度去理解产生的错误、分析错误形成的原因。这也正是华应龙老师提出的化错三个境界:容错、融错、荣错。
容错,教师得摆正心态,接纳学生会犯错误的事实,允许学生犯错误。从我个人而言,曾经对学生说过自认为民主的话:“学习新课当天允许同学们犯错,第一次练习允许部分同学犯错,第二次练习就不应该犯错了。”给予学生吸收、消化、巩固新知识的时间就是容错吗?现在我不这么认为了,教师应该接受学生在任何时间犯错。即使是同样的错误,背后的原因可能也不尽相同。不同的时机,不同的原因,应当用不同的化错方式。
容错,就得知晓学生犯错的原因。书中沈勇老师将儿童的错归纳为三类:一是少数因为没参与,不知不会造成的“真错”;二是因为“偏、漏、误”造成的“暂时错”;三是因为观点个性化而不被理解的“假错”。通俗地讲,就是学习不扎实、审题不清楚、表达不清晰。
容错之后融其错。教师将错误作为一种资源,引导暴露思考过程,分析错误产生的原因,将教学活动引向深处。教师在分析错误产生的原因时,不仅仅要关注知识层面的问题,同时也要分析心理层面的问题。我们的教学活动面对的是人,是正在发展中的人,除了分析本位知识、前位知识以及衔接点等错因,更要关注孩子的心理特征。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解惑便是融错,融错是教师相机引导的过程,也是学生学习知识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学生逐步消化知识的过程,是学生自我分析、自我否定、自我说服的过程。学生经历自我诊断、自我构建的深度学习过程便真正地在差错中成长了。
荣错,是以“错”为荣。退一步的理解是不再以错为耻,不再害怕出错。学生经常认为让大家发现自己的错误很丢脸,所以经会悄悄和同学校对答案,希望呈现给大众的作业是完美的。这种表现正是学生不能正确面对自己的错误。当经历“融错”之后,学生会慢慢发现错误背后潜藏的真正原因,发现错误带给自己以及大家的深刻思考,感受到有价值的错误是“再学习”的过程,学生就会正视错误,以“错”为荣。
课堂是学生出错的地方,帮助学生不再出同样的错误是老师的义务。作为教师应该当认真钻研、苦练功底,在课堂上抓住有价值的错误,深究本质,让课堂成为学生用心探讨的深度学习,让课堂成为师生、生生多向反馈的生命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