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新接班,既新鲜又疲惫。用一句话来描述心中的感受的话,应该是“累并快乐着”。现将工作中的一些点滴记录如下。
开学没有几天,学生就开始状态百出。上课讲话的,午休讲话、下位的,同学打架的,让我应接不暇。怎么办?罚?罚做清洁,罚抄班规?仔细思量,发觉不妥。现在的学生逆反心理强,如果一犯错就罚,学生很容易产生逆反,甚至破罐子破摔。不管你老师怎么罚,他都无动于衷,那不把自己逼进了死胡同吗?况且学生犯的这些都是一些小错,有的甚至是他们的无心之过。只要老师适当的加以引导,他们完全可以改正,甚至做得很好。正如《孙子兵法》云:攻城为下,攻心为上。
故事一:
开学第一天,班上小张迟到,第二天这个学生变本加厉,不仅迟到,连作业也不交了。刚开学就这个样子,以后可怎么熬啊!我马上和他家长联系。家长说,早上很早就叫了他起床,但是他就赖在床上不起来。至于作业,他一直就不喜欢做,家长打也打了,骂也骂了,已经拿他没办法了。
经过和家长的沟通,我发现家长一方面比较惯孩子,另一方面就是对孩子没有信心。我首先找孩子谈了话,给他鼓劲。告诉他以前的学习不好并不代表现在学习不好,更不代表将来也不好,孩子的可塑性是很大的,只要他肯努力,肯定会有进步。然后我又和他家长沟通,告诉家长:第一,不能惯孩子的坏毛病,不能由着孩子的性子,在关键问题上家长坚决不能让步,必须让他按时起床,按时完成作业。希望家长在刚开学的时候严格要求孩子,养好孩子的习惯。第二,家长应该相信自己的孩子能学好,不能放弃,要给予孩子信心。
同时,我也给他适当的调整了座位,安排了一个较好的同学和他一起坐,在他跑神的时候提醒他,在他不懂的时候给他讲讲。这几天他再也没有迟到,作业也都按时交了。我发现他每节课也在努力地学习,认真地记笔记。我也及时地联系家长,告诉他们孩子的可喜变化。
反思:如果我当时只是一味地批评小张,恐怕现在他和以前没什么差别了。
补叙:后来我又和家长联系了几次,才了解到其实孩子很可怜。父母离异,母亲在工厂打工,每天回到家已经将近10点了。孩子每天回到家只有他自己一个人,孤零零的,没有人说话,也没有人关心他。因此孩子的性格很内向,在班上从不与人交往,成绩也越来越差。了解了这些情况后,我随时都关注着这个孩子,特别叮嘱他的同桌要多帮助他,多和他交流,和他做朋友。前几天,他的同桌告诉我,小张居然一口气和他说了5句话,还看见小张笑了。
故事二:
最近和小梁一个小组的同学经常反映,说他又没有交作业,他的默写又没有改……总之,因为他,小组被扣了不少分。于是有同学说,老师,我们可不可以不要小梁。
听到这个话,我很震惊,我意识到自己的教育出了问题。我班在班级管理上实行的是小组考评制度。六个人一组,这六个人就是一个整体,如果其中有一个同学表现不好,就会扣整个小组的分。
他老扣小组的分,拉小组的后腿,同学们不喜欢他,也很正常。但是如果同学们就此抛弃了他,这对小梁的打击是相当大的,以后他很可能会破罐子破摔,孩子岂不就毁了!
需要和同学们好好谈谈心了!
我首先找小组长,做了小组长的工作。再召集其他的同学,告诉他们不能因为自己的组员遇到了困难,就抛弃了他。大家是一个整体,必须互相帮助,共同努力。然后我又找小梁谈心。
小梁的成绩不好,学习上相当吃力。如果老师要求他每天的作业必须做到多好,那无异于痴人说梦。我跟孩子认真交流后,给孩子提了下面几个力所能及的要求:第一,作业必须努力完成,每天必须按时交,保证作业这一项不扣小组的分。第二,如果自己不小心扣了分,就要努力把分找回来,比如多为班集体服务,积极帮助其他同学。另外,我还专门安排小组长帮助他。每天检查提醒他的作业,遇到他不懂的给他讲讲。
这个星期,他们小组再也没有人来反应小梁了。他不仅按时交了作业,没有任何违纪,反而为小组挣了不少分。以后的每一天,我看到他不再像以前那样无精打采,课堂上坐得端端正正的,做事也很积极。他每天脸上都带着笑。看得出来,他真正感受到了学校生活的快乐。
反思:如果我当时只是一味地批评小梁,按照班规处罚他,不去真正的了解孩子,帮助孩子,孩子可能就会被同学孤立,对学习失去信心,每天生活在恐惧中。想想自己都觉得后怕!
虽然有人说,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美的教育。但是,我坚信,要真正的教育好孩子,惩罚绝对是下下之策。我们只有走入孩子的心里,真正地去关心他们,帮助他们,才能真正地塑造他们健康的人格,积极的人生观,真正地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