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中心小学高学部六年级开展语文教研活动
根据学科组教研活动计划,9月23日,洛阳中心小学六年级语文学科组紧紧围绕“聚焦文本表达,提升阅读能力”这一主题,齐聚六(3)班,聆听了李朦老师执教的六年级上册第7课《开国大典》,并进行了研讨。
《开国大典》课文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揭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意义,表现了人民群众对伟大领袖毛泽东的衷心爱戴和人们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
课堂一开始,李老师通过对题目的理解,继而进入课文的学习。在理解文题后,接着进入课文的学习,李老师重点引导学生读准字音,使得学生不仅读得字正腔圆,而且注意字词书写。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理解“瞻仰”的意思时,李老师通过教给学生一些方法,引导学生自学课文,在理解中质疑,在质疑中突破。检查自学效果时,李老师有所侧重,关注句子中的重难点展开,力求讲通讲透。在教学过程中,课文突出了场面描写,突出了开国大典的盛大、隆重。把课文分为群众入场、典礼仪式、阅兵仪式、群众游行四个场面,令人激动万分。在叙述典礼仪式过程时,作者主要从主席言行和群众反应两方面描写。主席的一言一行,牵动着广场三十万人的心。如,大会开始,当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时,“爆发、排山倒海三十万、一齐”等词语,表达了人民群众对伟大领袖发自内心的热爱。当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欢呼、欢跃”体现人民群众为新中国的诞生而雀跃的心情。当毛主席升起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时,大家“脱帽“瞻仰”,无比崇敬。在这些场面描写中,“三十万、一齐”两个词反复出现,强调了场面的宏大热烈和人心所向。“融成一阵热烈的欢呼”“阵掌声”,更表达了人民群众对毛主席的衷心拥戴!李老师为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进行了多次有感情诵读。 整堂课一气呵成,有张有弛,充分调动了六年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随后,六年级语文学科组的老师们进行认真研讨,老师们一致认为李老师对《开国大典》进行了深入研究,对文本的解读到位,尤其在课堂上的教学用语精心设计,穿透力强,学生在课堂上收获颇丰。这也为六年级语文老师如何开展语文教学指明了方向。
(洛小高学部通讯组 撰稿:高英菊 摄影:徐丽红 审核:沈芳英)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