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低年级语文这样教》有感(三)
“得阅读者得天下”这是高三的时候老师经常跟我们讲的一句话,时隔多年,这句话变得更加的意义非凡。特别是走上三尺讲台以后,对这句话的理解更为深刻。虽然不是面对的高中生,而是初出茅庐的小学低年级学生,但道理依旧受用,特别是在使用统编教材以后,这句话的思想变得更加突出。
书中以一年级上下册的阅读为例子,提出阅读离不开两个核心素养“朗读课文”和“学习阅读”。“朗读课文”中流畅朗读是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一年级需要培养孩子的正确朗读的习惯,进入小学阶段,孩子需要面对一篇又一篇的课文,这是一个新的挑战,这时候养成好的阅读习惯就非常重要。流畅朗读的习惯不是一个学期就能养成,需要循序渐进,在后面的几个学期中慢慢达成。
一年级上学期的阅读重在“读准字音、读好句子之间的停顿、不多字少字”。刚进入一年级的孩子在朗读时经常会把字读错,因为识字量还是比较少;会把句子读破,一个字一个字的停顿,没有语感;会多字漏字。所以平时的阅读要从简单的开始训练,如一些简单的儿童诗,小短文,句子都不宜过长。简单一些的句子贴合孩子的实际,读起来会更感兴趣,也更利于培养孩子的阅读技能。一年级的孩子模仿能力很强,所以听范读也是培养阅读不错的方法。孩子听了以后会跟着去学,久而久之,就培养了一定的语感。
除了“朗读课文”“学习阅读”也是重中之重。要求在阅读时能够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理解词句遇到困难时,还可以借助课文中的插图来理解。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图画所表达出来的信息比文字更容易理解。通过插图再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是低年级学习阅读的好方法。
不管是“朗读课文”还是“学习阅读”都需要老师进行好的引导,所以平时的课堂是传递技能最重要的平台。尊重教材,培养阅读技能,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