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渡》
《南渡北归》封面有言“大师远去再无大师”,此句读来着实令人伤感。然而大师逝去的,是生命,其精神不会逝去,绵延千古,生生不息。
梁启超,金岳霖,傅斯年,李济,蔡元培……就是这样的大师。他们经历慌乱大逃亡,炮火轰鸣,硝云弹雨,一路颠沛流离,风餐露宿;早已颜色憔悴,形容枯槁,但他们身上的大师精神熠熠闪光,喷发人性的力量。
他们对苦难坦然,对自己所爱执着,对民族命运“位卑未敢忘忧国”,这便是大师精神。
他们舍弃心爱之物,千里奔走,想着“月是故乡明”、“治天下”。 生活上的蓬庐茅舍,布衣韦带,粗茶谈饭;别处的龙血玄黄,血流成河。即使如此,在南渡之时傅斯年与其妻无奈在敝屋栖身,傅斯年依旧言此地有丛林花草,易遂增胜,是一番豁达。
还有鲁迅先生。他的作品《阿Q正传》、《祥林嫂》、《朝花夕拾》……有对吃人的封建礼教毒害青年的控诉,有对冷漠社会摧残人的生存希望的抨击,也有《拿来主义》中对外来物质如何拿来的理性思考。鲁迅正如杜甫一般忧国忧民,时时刻刻将民族发展的漫长而艰苦卓绝、坎坷波折的历史重任扛到了肩上,即使在命不久矣的生命最后,也依然拼力写作,而不是享天伦之乐。他还想写点什么,来治愈一个灵魂,发起一场思想风暴……
这是大师精神。是爱国情怀,是由内而外的精神特质,是熠耀其华的人格。
大师精神绵延千古,生生不息。如同一条渊远流长的河流,浸满人性的坚韧,超越生死的热爱和不知名的血泪,引领我们,和未来的青年,以青春的名义,救亡图存,匹夫有贵,“先天下之忧而忧”,开辟中国强盛的康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