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有幸读了由韩玉娟老师主编的《快乐课堂.小学数学》这本书。刚拿到《快乐课堂》这本书时,就对题目中“快乐”两个字充满了好奇,到底怎样的课堂才是有快乐的呢?怎样做才能让课堂充满快乐呢?带着诸多的疑问,我开始了阅读之旅。
全书主要分为两大块。教学设计篇,从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教学背景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多方面设计出了《认识钟表》、《时间的计算》、《角的度量》和《倍数和因数》;课堂教学篇,案例展示了师生间在课堂上共同探讨《十几减9》、《通分》等内容的过程,将教师 “快乐课堂”淋漓尽致展现出来,学生由乐学走向会学、主动学、创造性学的理想状态。
不能占用学生的休息时间,向课堂40分钟要效率,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如何构建快乐课堂是我们每一位教师毕生都要研究的课题,把老师和学生都从题海和加课中解放出来,让教师快乐地教,让学生快乐地学。学生在课堂上是积极存在还是消极存在,学习效率高还是低,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重大影响。做为一名教师,如何把上述精神贯彻落实,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课堂教学应有张有驰,使学生精神振奋,思维集中。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新旧知识以及难易程度的改变等原因,学生的学习往往会出现起伏的现象。学习成功时,情绪高昂,而一旦遇到挫折,情绪就会低落。学生情绪激昂时,教师要冷静对待,提醒学生注意知识的难点和细节,学生情绪低落时,教师要注意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努力唤起学生学习的信心,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上的困难。教师授课时的眼神要亲切,态度应热情。同时教学目标的确定要适合学生实际,教学内容要主次有别,层次分明,教学节奏要快慢得当。要注意消除课堂的紧张气氛,让学生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投入学习。心理学研究证明,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最佳状态,而紧张的课堂气氛难以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好问题驱动教学
书中有这样几句话,让我感触很深:“快乐课堂是兴趣盎然的课堂”“快乐课堂是智慧共生的课堂”“快乐课堂是具有生命力的课堂”。我们的课堂就是要让学生带着疑问而学,学生在学习中会产生很多的疑问,因为疑问而带来思考,因为疑问而有了学习的目标。课堂上有些问题,学生能够独立解决的,而有些问题需要集体的智慧,通过小组合作的力量,探索问题、解决问题。让我们一起在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从问开始,开启智慧的大门。在我们“双主互动”教学中,这就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明确学习目标,因为问题是学生自己或同学提出的,不是老师提的,他们就有好奇心,就能驱动自己动脑、动手、动口,并且同学们还会相互竞争。
(三)让学生动起来
书本上许多的知识,对于部分孩子来说,总是非常的困难,假如能让学生动起来,能让知识动起来,似乎难度就会降低很多,学生学起来也会轻松不少。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就能驱动他们动脑、动手、动口,并且让同学们在相互竞争中寻找快乐。快乐的课堂充满活力,快乐的课堂让学生们学得更轻松,让我们一起找寻快乐,展现快乐。
(四)教师要调整自己的角色,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
作为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要努力做到三个“给予”,即:“将时间给予学生,将机会还给学生,将方法教给学生”。在教育方式上,体现出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知识的奴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帮助学生检测和反思自我,唤起学生求知的欲望;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东西的实际意义,善于捕捉和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和学习的灵感,发现和挖掘学生发展的潜能和方向性。
(五)加强师生交往,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现代教学观认为,教学的本质是师生间的一种特殊交往。其特殊性表现在,教育教学活动是师生交往的桥梁和主要形式。在师生交往中,必须坚持平等的交往原则,同时,教师又是“平等中的首席”,在交往中起主导和示范作用。“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教师必须更新观念,转变自己的角色行为,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必须把学生视为“发展的人”、“有个性的人”、“有独立意义的人”。
总之,该书是实施以“乐教、善教”促“乐学、会学”的管理策略,以快乐有效课堂为主渠道,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阐述的课堂理念就是我们现行的“双主互动”教学模式。“双主互动”教学模式分三块:自主学习、互动学习、延展学习。自主学习中倡导学生质疑、自己解决问题;互动学习倡导学生小组合作共同探究问题;延展学习则是利用学生当堂课学习的知识去解决问题。这真正体现学生的“乐学、会学、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