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就听说过管建刚老师的《不做教书匠》一书,全国第一本为青年教师量身定做的励志书。最近在朋友家的书架上发现了这本书,很是遗憾没有及早地阅读这本书,同时又很庆幸终于发现了这本书,我想在未来的教育生涯中我将会一直拥有它。
怀着崇敬的心情,我一口气读完了这薄薄的一本书。全书只有八章,作者带着他独特的思想果实给读者、给年轻的教师们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如何做一名有方向感、有约束感、有上进感、有奋斗感、有专业感、有亲和感、有智慧感的老师。品读着作者的教学理念,聆听着作者的谆谆教诲,回味着作者对当前教师思想教育现实的入木三分的剖析,我对教师这份职业有了新的认识。而其中,对第六章《做一名有专业感的教师——教师为什么喊累》感触颇深。
看看我们的周围,教师们几乎都在抱怨教学忙、教学累、学生难管、家长不配合......管建刚老师告诉我们,这种忙、这份累并不完全来自于社会对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更重要的原因恐怕是源于没有提高自己。“没有提高自己”简单的几个字,却道出了问题的实质。以我自身为例,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以来,所读的教学理论方面的书屈指可数,总是以没时间为借口。试想一下,随着教育的开放与发展,对教师的要求必然会更多更高。而我们依然在用教了一二十年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技能来应对当前的教育现实与教育对象,怎能不觉得忙?怎能不觉得累呢?
那么,怎样才能不感觉累呢?管建刚老师告诉我们,要“读点什么”,要“成为有思想的教师”。我认为“读点什么”不仅是读教学参考用书,还要读一些文学作品,特别是一些当代的有关儿童、青少年的文学作品。没有思想的教师只能称之为教书匠。教书匠,这个名称,与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有着多大的差距啊。
最后,让我们以苏霍姆林斯的话共勉吧!
“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应当在你所教的那门科学领域里,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哪点科学基础知识,对你来说只不过是入门的常识。在你的科学知识的大海里,你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一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