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燕:本次研讨任务是第二单元教材分析”。请大家谈谈自己对第二单元课文的理解或教学困惑。
马云燕: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阅读时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主要基于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阅读时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在阅读策略上的进一步发展,在提问题的基础上,本单元还提出了“试着解决”的进一步要求。围绕语文要素,本单元三篇课文的课后都有“提问题并解决”的要求:《琥珀》的课后给出了“提出不懂的问题”的示范举例,紧承四年级上册“提出问题”的语文要素,进-一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飞向蓝天的恐龙》课后要求写下“不懂的问题”,继续引导学生记录、梳理问题;《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课后要求“和同学交流”,给出了解决问题的一-种方式。“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栏目,还总结了解决问题的三种方法。
郑丽娟:我们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梳理在本单元的学习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是如何解决的。让学生结合具体的问题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如,《琥珀》一文中,松脂球为什么会变成化石?这个问题学生可能需要查阅相关的资料;又如,《琥珀》- -文中,为什么开头要写“太阳暖暖地照着,海在很远的地方翻腾怒吼"?这个问题学生可以联系,上下文思考解决。师生共同梳理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学生交流的时候,教师可以相机总结- -些方法,如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查阅资料、请教别人等。教师可以把这些方法写在黑板上,以加深学生的印象。结合“快乐读书吧”,引导学生提出在课外阅读中遇到的问题,并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巩固运用所学到的方法。
柴梦佳:教学时,要关注到不同的要求,并有所侧重。当然,不是学生提出的所有问题都能解决。教学时,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此外,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也不是只在本单元强调,而是可以贯穿到学生语文学习的整个过程中,可以出现在任何合适的地方。
李玲霞:继续强化学生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提出问题,提出一些有探讨价值的问题,并能记录、梳理问题。教学时,要关注到不同的要求,并有所侧重。当然,不是学生提出的所有问题都能解决。教学时,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此外,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也不是只在本单元强调,而是可以贯穿到学生语文学习的整个过程中,可以出现在任何合适的地方。
范溢聪:学习本单元的课文,-方面,要让学生理解文中介绍的科技内容,这可以借助课后的习题,如说说琥珀的形成过程、当解说员简明扼要介绍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结合课文和资料说说对相关句子的理解,在完成这些练习的过程中,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化对文本的理解。
邵英华: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的语言表达特色。有的课文语句生动、形象,如,《琥珀》一课中描写小苍蝇、蜘蛛活动的句段。有的课文语句准确、严谨,如《飞向蓝天的恐龙》中“科学家们希望能够全面揭示这一历史进程”等句子。
沈颖: 教学时《琥珀》时,可以先让学生默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问题的角度可能各不相同,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关于课文内容的问题,组织学生展开交流,在交流中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接着,引导学生重点默读文中琥珀形成的部分,理解课文中关于松脂球形成以及松脂球变成化石的推测。教学这部分时,可以结合“阅读链接”, 让学生了解琥珀形成的一般过程,并比较“阅读链接”与课文相关段落在表达上的不同,从而体会课文语言的生动、形象。.
陆敏倩:很多学生都会对恐龙感兴趣,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说说对恐龙及其演化的了解。再引出课题“飞向蓝天的恐龙”,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组织学生初读课文,并提出一-些不懂的问题。接着,组织读后交流,并初步了解鸟类起源于恐龙假说的依据,以及恐龙向鸟类演化的大致过程。交流时,可以相机引导学生阅读课后的“资料袋”,了解鸟类起源的多种假说。精读课文时,可以让学生圈画出文中自已认为表达准确的语句,再通过辨析、揣摩,体会课文语言表达的准确、严谨。指导学生介绍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时,学生可以想象自已是恐龙博物馆的解说员,向游客介绍,以增强学生的角色意识、交际意识。
陈新英:纳米、纳米技术及其应用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前先查找资料了解一- 些不懂的问题。教学时,教师可以先组织学生自主朗读课文,读的时候要注意把科技术语读准确。接着,组织学生交流课文围绕纳米技术写了哪些内容?并梳理出课文重点介绍了纳米技术的含义、应用及未来影响,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然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提出一些不懂的或者想继续探究的问题,让学生结合课文和查找的资料,与同学分享自己对纳米技术及其应用的了解。
顾一桢:略读课文介绍了中国航天的发展历程,课前可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或问题查找资料,对我国航天发展及成就有一-些初步的了解。教学时,组织学生默读课文,根据文中的时间线索,整体把握中华民族飞天梦的历程。接着,组织学生共同探讨“中华民族的飞天梦是怎样逐步实现的",交流时可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和查找的资料,从不同的角度发表自己的看法。最后,可让学生根据查找的资料,分享对我国航天领域最新成就的了解。
邵丹华:本次习作旨在引导学生展开奇思妙想,写一写自己想发明的东西。写好本次习作,要鼓励学生打开思路,大胆想象,可以从生活实际出发,根据自已或他人的需要想象要发明的事物,也可以天马行空,自由发挥想象,写从来没有过的东西。再借助一-定的方法, 把奇思妙想写清楚。
吴婷:“日积月累”中选编的是唐代诗人杜甫的诗《江畔独步寻花》,写的是作者在黄师塔前看桃花。“黄师塔前”交代了地点,“春光"点出了时间是春天。“懒困”描写了诗人困倦的神情。诗中两个“爱”的叠用,让人体会到诗人在桃花丛中欣赏、玩味的愉悦心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