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教材研讨2.28
发布时间:2020-06-16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马云燕

马云燕:本次研讨任务是第一单元教材分析”。请大家谈谈自己对第一单元课文的理解或教学困惑。

郑丽娟:第一单元的课文是一幅幅纯朴乡村的美景图,我想设计这样一组练习,学完第一课,让学生选择其中最喜欢的一首诗词,展开想象,根据诗的意境来描写画面,体会诗人写时的心境。学生写作素材有所依托!学完第二课中的乡村瓜藤满架图、鲜花轮绽图等6幅图以后,让学生用一段话写写眼中的乡村景致,进一步提高学生取材及训练语言的能力,后面两课更是让学生体会到了乡下生活独特的乐趣,到最后习作我的乐园,可谓层层铺垫,最后水到渠成!

沈颖:我个人认为,对于乡土味浓厚的语言,还是以赏析为主,强调行文布局的模仿。而对于语言句子的仿写训练,还是要依托于对于语言更为规范的课文。因为处于语言能力构建阶段的学生,扎实、科学的功底更为重要。

柴梦佳:教材很多地方都做了微调,比如第一课中就有三处,《宿新市徐公店》“树头新绿未成阴”(原来是树头花落”),《清平乐·村居》中,有一处“亡赖”(读音还是无赖)“溪头卧剥莲蓬”的“剥”应该读“bāo”还是“bō”?,我记得原来我们一直读的是“bao”,但上周我在一篇编者答疑的文章里看到是读“bo”。

范溢聪:尊重诗人原著吧,春末时树头的确是新绿,许多树都是先开花再长叶的。顺着大家的我还有一疑惑“莲蓬”,以前读轻声,在梁溪课堂中老师读的是第二声,到底怎么读?

李玲霞:第一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抓住关键语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我们在教学过程中:1.可以学生从理解字词入手,如第二课中的“春笋从土里探出头来”,抓住探字,感受春笋的生机,体会情感。2.可以抓关键句,如第三课“这时候,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紧紧抓住这句话进行体会,体会情感。

陆敏倩:第一单元第二条语文要素是写喜爱的某个地方,表达出自己的感受。这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渗透写作技巧。1.写作的顺序。2.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写下来,再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

陈新英:第一单元主要是围绕“走进田园,热爱乡村”这个主题进行编排的。四篇课文,以生动优美的语言描绘了乡村的美景,目的是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激发美感,感受乡村的美妙。所以在这一单元中我觉得可以借助关键词,想象画面,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并试着写一写自己眼中的乡村美景。

顾一桢:这四篇课文中语句表达非常精妙,学会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三月桃花水一课中引导学生抓住“丝绸、竖琴、绮丽、纤细、谈心”等感知桃花水的声音和水波的样子,从而体会作者对三月桃花水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在感受这些词句表达时学会积累,学会体会并想象作者所描绘的画面。

邵丹华:在四年级上册中教材就提出了想象画面的要求,所以我觉得在这一册教材中既需要引导学生学会想象画面,更要能写出自己看到的美景。如上文的“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就可以这样展开想象:一个孩子飞快地奔跑着追赶黄色的蝴蝶,眼看就要追上蝴蝶了,他不由得露出了开心的笑容,可是蝴蝶扑闪着翅膀就飞进了金灿灿的油菜花中,再也找不到了。这两行诗描绘了一幅趣味盎然的儿童捕碟图,充满童真童趣,给了孩子充分的画面感,再来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就更容易了。

邵英华:第一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抓住关键语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天窗》一文,编者已经用气泡的形式提醒大家应该抓住这一句来体会“这时候,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我觉得教学本文时可以抓住这句话层层推进,理清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情感,学习写作方法,融通;中仿写。

吴婷:第一单元的课文主题是“走进田园,热爱乡村”,课文贴近学生的认知经验,在教学时,可以更多地创设情境,让学生联系实际,借助联想,进行比较,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对课文表达情感的理解。

马云燕:根据课后习题、文中气泡等提示,可以发现每篇课文对关键语句有不同的呈现:(诗句、中心句、反复出现的句子、优美的语言),但其实只要能帮助自己理解内容、体会情感的都是关键语句。在理解情感时也要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由于是“初步体会”,方法学习上可以不作过高的要求。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