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教学目标:
1.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经历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探索过程,理解并掌握规律,能用字母表示规律。
2.让学生学会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体验运算律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问题解决的能力,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概括等思维能力,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理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引导学生概括出运算律并能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经历规律的探索过程,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特点。
教学准备:课件
一、游戏导入
1、游戏:同学们,今天上课开始我们先来玩一个游戏,你能在每题的○中填入相同的运算符号,使等式成立吗?(完成黑板上两题:3○5=5○3、(2○3)○6=2○(3○6)),(1)加号:这就是我们前两天刚学的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有不同填法吗?
(2)乘号:相等吗?口算一下。
2、猜想:我们发现填乘号两个算式也相等,那么在其它乘法算式中是否也存在这样的规律呢?那就需要我们进一步验证,我们首先来验证第一种情况。
3、提问:你认为可以用什么方法验证?
预设:学生:可以列式算一算。
教师:也就是可以举一些例子。(板贴:举例)你现在能举一个例子吗?(提醒学生要先分别计算两题的得数,如果相等,可以写成等式)
教师:写这一道等式够吗?
学生:不够。
教师:要想发现规律,一般要写3-5个例子。
教师:举完例子后要做什么?
学生:要观察、比较。
教师:也就是要分析这些等式,看有什么共同的特点。(板贴:分析)通过分析,最后总结出规律。(板贴规律)
过渡:你能和同桌一起按这样的步骤验证吗?
二、探究新知
(一)探究乘法交换律
1、探究:同桌合作完成学习单1。
2、交流:一组同学上台交流。
3、提问:其他小组有要补充或有不同想法的吗?
4、小结:经过分析总结,我们发现两个数相乘,交换乘数的位置,积不变(边说边板书:a×b=b×a)。
5、揭示规律:你能给这个规律起个名字吗?(板贴:乘法、交换律)
6、齐读:是的,这就是乘法交换律,你能把什么是乘法交换律读给同桌听一听吗?(课件展示乘法交换律)
7、回顾旧知:其实,乘法交换律我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应用过了,比如我们在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时,是怎样验算的?(课件出示验算)现在你明白为什么可以这样验算了吗?
8、总结方法:(手指板贴)像刚才这样先举例,再分析,最后总结出规律是一种常见的数学思想,叫推理(板贴),利用推理可以帮助我们发现很多数学中隐藏的规律。
过渡:你能用推理的思想来验证这一题的规律吗?
(二)探究乘法结合律
1、探究:同桌合作完成学习单2。
2、交流:一组同学上台交流。
3、提问:其他小组有要补充或有不同想法的吗?
4、小结:通过计算,我们发现三个数相乘,先算前两个数,再和第三个数相乘,或者先算后两个数,再和第一个数相乘,积不变。(边说边板书:(a×b)×c=a×(b×c))
5、揭示规律:这个规律我们可以称为什么?(板贴:结合律)
6、齐读:你能把乘法结合律说给你同桌听一听吗?
过渡:刚才我们学习了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下面我们就来玩两个游戏。
(三)游戏一
1、连连看:找到得数相等的两道算式,连一连。
2、填数字:根据乘法运算律,在方框里填合适的数。说说分别用了什么运算律?
(四)探究乘法简便计算
1、提问:刚才这题有两种填法?你认为哪一种算起来更简单,为什么?也就是说在计算连乘算式时,如果有两个乘数的积是整十、整百数,可以应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让计算更简便。
2、游戏二:
(1)西部快枪手:你能快速口算出这些气球上三个数的积吗?(完成前两题)
小结:虽然大家计算的顺序不同,但方法是一样的,都是先把积是整十数的两个数相乘。
出示第三题:还有其它算法吗?90×2的积不也是整十数吗?看来有时候虽然两个数的积是整十数,就也不能让计算简便,在计算之前,我们要先观察算式中数的特点,找到简便计算的方法。
(2)巧攀高峰:这四题你会计算吗?你能巧算吗?
47×2×5,39×5×4,5×(14×11),6×(27×5)
(3)挑战:刚才同学们完成了巧攀高峰,你有信心接受更大的挑战吗?你能用简便计算来计算下面两题吗?
3×4×8×5、12×25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