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课堂》读后感-陈婷
发布时间:2020-05-11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陈婷

《透视课堂》读后感

这学期我利用课余时间拜读了一本教育学书籍《透视课堂》,本书介绍了观察、描述、反思和理解课堂行为的方法,并提供了实用的课堂教学管理策略,即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帮助学生成长的策略。

教师上课,不能只是心中有知识更重要的是眼中有学生。我注意到书中提及的“课堂观察”这个词。我以后会把课堂观察作为教学研究的根基,用科学研究的态度干这件事情。什么才是科学的课堂观察??反思以往,在课堂中,我们会碰到形形色色的问题,有些可以轻松解决,有些却非常棘手,处理得当对学生对老师都有很大的帮助;处理不当,则可能会给双方带来深远的负面影响。在课堂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学生上演新版“画皮”以及某些违纪。

教师作为课堂的决策者,必须具有某种意识去分辨和衡量:什么是有价值的,什么是没有价值的。教师不能仅仅依靠经验以自己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来代替学生的思考和行为方式。尽管很多教师并没有真正意识到,但事实上他们已经这样做了。因此,通过课堂观察来增强教师的种种意识是一个必要的过程。教学中很多看上去理所当然的行为和结论,其实只是一种主观判断;一些自认为合理的课堂决策,其实已经受到一些片面的主观经验影响而有失偏颇了。只有通过课堂观察使教师拥有了自我反省的态度时,才会意识到问题的发生,而只有这种意识产生之后才能更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认知结构、思维方式以及个人特征。教师会对不同的学生产生不同的期望,并通过课堂中的种种行为向学生潜移默化地传递这种期望。当学生按照教师的期望产生相应的行为结果时,教师便对自己的观点予以肯定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强化,学生也正像教师所期望的那样向前发展。当教师认为某一学生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学生便会通过教师在实践这一期望过程中的表现来认定自己能够轻松自如地学习;相反,与教师的消极态度伴随而生的低期望,一旦传递给教师心目中的“差生”,便会摧毁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和动机,使他们认定学习总是难以取得好结果。因此,教师的期望完全参与并指导学生的发展过程,对学生产生心理暗示并使学生沿着教师期望所拟订好的道路发展。

教学不是一件容易的工作,面对千差万别的学生,面对千变万化的课堂,没有哪一个教师能够面面俱到地在任何方面都表现得完美无缺。因此,教师(尤其是新教师)应保持一个合理的心态,避免带着不切实际的高期望进入课堂。当面对令人沮丧的种种课堂问题时,既要避免失去对教学的信心和干劲,也要避免一再合理化自己的行为,而不去寻找更加合适的教学方式。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反思自己,在增强课堂敏感性的基础上,深入挖掘课堂问题的内涵,并通过多种渠道搜集信息来强化自我评价的有效性。在此过程中,教师之间的交流是一个很好的途径。

读完这本书,我明白了我们的课堂,就是要提倡人文素养与科学精神的统一;追求生态的、和谐的风格;体现环境育人、人文关怀、以情励学;注重的是相互关爱、相互尊重的平等教育;落实新课程背景下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的主阵地教育。聚焦课堂,透视课堂,深化校本教研,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使师生同步发展,快乐成长。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洛阳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武进区洛阳镇永安里路145号 E-mail:wjlyxx@wjedu.net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1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