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b(潘姣)
发布时间:2020-04-25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潘姣

《我的作文评改举隅》读后感

武进区洛阳中心小学

管建刚老师的《我的作文评改举隅》中,不仅有原文,有影印的评改痕迹,还有详细的评改说明。细品这些说明文字,深受启迪。高明的语文教师,一定也是厉害的外科大夫,擅长通过恰到好处的修改,让平淡的文字焕发神采,让自卑的学生鼓起自信的风帆。以下是我对管老师的评改做的整理:

1、改作文,不只将意思写清楚,还得考虑,怎样改,读起来顺。

2、“头”和“脑袋”,意思一样,却没了对称的美。

3、关联词,能不用就不用,能用半个就用半个。

4、这样改,意思一样,语气却强了不少。修改,很多时候,改的不是意思,而是意思的强弱程度。

5、“的时候”,绝大多数的情况下,都可删去。

6、写作文,要善于讲长句改为短句,便于读者的阅读。

7、要让学生多积累不同的表示“说”的字、词、成语,如“打圆场”、“吹牛”、“辩解”、“口出狂言”等。

8、能让故事本身隐藏起来的、人们一读就懂的“中心”,尽量不要直白地写出来。

9、第一人称的作文,往往不写“我觉得”,读的人也能知道是“我觉得”,而非“别人觉得”。

10、小学生作文,大都写自己的事,写的时候,事情已经发生过了,事情的结局都已知道,容易把后面的事,移到前面来写,这要不得。“星期三”,删去,这事发生在“星期三”或“星期四”,没价值。

11、“我说:‘阿婆,谢谢你’”,改为“我谢了阿婆”。说话句改为转述句,简洁,干净。什么时候用直接的说话句,什么时候用转述的说话句,有讲究。

12、删去八、九、十节。这些对话,没什么用。写人的对话,要思考:哪些话有意思,要写;哪些话,可写可不写。可写可不写的,要删。

13、写心里的想法的句子,绝大多数的“我想”,都可以删去。

14、表决心的话,往往是“说大话”,作文中,这类话,能不写,尽量不要写。

15、很多时候,提示语并不要用表示“说”的字词,用说话人的神态、动作、心里想法,就行了。

16、第二、三节,合为一节。两节意思很紧,不能分开。分节,要找到一个意思的“断”点。

17、作文,不是要把所有的对话,都写进作文;也不是要把所有的心里想法,都写进作文。内心想到的话,也要选择。

18、前后说的话,两个意思,提示语放中间,能起到区分、转折的作用。

19、删去第二节,与中心“诚实”,没关联。要学会从“中心”出发,剪取材料。

20、“我们边吃着这人间的美味边开始赏月”,改为“吃着人间美味,赏着天上月亮”,意思一样,语言的美感、节奏感不一样了。作文,要追求这样的语言。

21、“写景”不像“写事情”。事情本身有顺序,景色本身没顺序。不少同学,看到哪里写哪里,写出来的作文,肯定乱。写景,写后的“改”,更重要:能合并的要合并,重复的要删去,冲淡整天美感的,也要删;当然,考虑不周的地方,要改,要添。

22、“妈妈告诉我说”,多了个“说”字。“告诉”已含“说”意。此类病例,较常见。如“振振有词地说”“回敬我说”,都多了“说”字。

23、题目改为《保安素描》,简洁,有新意。“素描”,美术上的专用名词。将数学、科学、体育、音乐、地理、化学、历史、计算机上的专用名词,活用到作文里,常有想不到的好效果。

24、网络时代,有同学写作文,喜欢用网络符号,这不好。网络语言,可以用一部分,那些流传广的,大家熟知的网络语,可以用,如“给力”、“羡慕嫉妒恨”、“神马都是浮云”。网络符号,能不用,尽量不用。

25、文中,有不少地方,删了“我”字。第一人称的作文,往往能删去不少“我”。

26、整篇作文,用了太多的感叹号。感叹号用多了,好比人吃多了药,产生了抗药性,那可不是好事儿。

27、删去“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1)故事到这里,还不知道下文有“意外”,很多同学都犯这个常见病——后文的结局,写到前文来;(2)删去了,有悬念。

读完管建刚老师的这本书,我稍稍明白了作文应该怎么改,在今后的作文评改中,我会向管老师学习。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洛阳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武进区洛阳镇永安里路145号 E-mail:wjlyxx@wjedu.net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1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