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教育科研>>教师美文>>文章正文
一课多点多面 教育教学随笔 陈海斌
发布时间:2020-04-14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陈海斌

                                               一课多点多面

著名特级教师徐长青认为,数学答案的唯一性极大地束缚了孩子的思维,我们解决问题的最终目的不是求得标准答案,而应给孩子一种思维方式,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他认为教师在与学生的交流中,可以分为“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三步曲。同时,教学中要淡化问题的结论,衬托其方法与思想。他的这些理论也对我产生了很多启发。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我校积极筹备线上教学,全体教师群策群力,付出巨大努力,展现了突出的思想智慧。

 线上教学是个完整的教学活动,必然包含了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两者紧密相连,缺少了任何一个环节都不不能成为严格意义上的教学。为了最大程度保障线上教学与在校课堂质效同等,促进停课不停学,我们四年级数学组开展了线上讨论,发表了各成员的建议,拟定了教学计划,采用观看微课教学视频、教师归纳知识点、QQ布置练习作业、上传批阅并改正的方法开展教学活动。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学生的学习情况趋于稳定,线上教学平稳推进。当然也会遇到很多问题:父母上班,学生拿手机不学习、打游戏;部分学生、家长疲于应付,作业质量难以保障;教师总结的知识点个别不能理解,不能面对面指导等等。

 为此我也经常与同组教师讨论、分析、总结。由于线上教学有一定的局限性,以《近似数》一课为例,单纯通过观看视频学生很难掌握方法,于是我把这一课时的知识点细化,这一课我花了三天(三个课时)。

 第一课时我让学生观看了《近似数》的视频课程(15分钟),然后布置任务:1、通过观看视频了解什么是近似数(语言表达)?2、练习4个大数改写和6个写近似数。3、比较写近似数和大数的改写有什么区别(自我反思)?通过学生提交的作业,发现了学生对本节知识点存在的问题。我针对本次作业做了总体评价,并总结相关知识点供学生阅读、思考。

 第二课时我先让学生通过翻阅、查找资料,了解“四舍五入”的方法,再结合本课内容,巩固以“万”或“亿”做单位写近似数、省略“万”或“亿”后面的尾数写近似数的方法,布置8个写近似数的作业,及时批改、反馈。

 第三课时我做了本节课的延伸,重点教学省略最高位后面的尾数写近似数,这部分内容较为难理解,学生习惯了分级后用“万”或“亿”做单位来写近似数,思维上有所冲突,为更直观的让学生理解,我把演示过程用短视频的形式分享在班级群中,通过用双下划线划出最高位,用小三角标出后面一位,判断是四舍还是五入,更加的直观、清晰。然后布置练习线上提交,及时批改,并针对性的给出评语。

 学生看到我每天手写拍照的知识点、和作业反馈的评语,基本能主动去阅读,根据自己的理解再去修正作业中的错误,学习的兴趣和氛围也更加浓厚了。经常有学生会主动问问题或直接打电话询问。

 在学生学习的同时也掀起了一股家长学习的热潮。许多家长原来是让孩子自己看手机或电脑学习,慢慢地看看孩子的学习情况和老师的反馈,也勾起了自己小时候学习的回忆,虽然很多东西都淡忘了,但却也很热情地参与进来,一起探讨、学习。也有效地促进了老师与家长的沟通,促进了家校合作。

 疫情影响了教学的形式,但却没有改变学校对教学质量的注重,没有改变任何一名教师的初心,家校共同担当,一手抓防控,一手抓教学,认真、精准施教。通过一课多点多面的线上教学,让学生充分发挥主动学习的能力,及时查漏补缺,对学习内容也有了更深的理解。

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我也要多学习优秀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深入思考其教育教学方法。平时也积极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深挖教材,分析学生掌握情况,适时采取不同的策略,以更生动、简洁、有趣的形式呈现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在手机、电脑等通信工具的辅助下,我也经常通过语音、视频等形式听取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想法,了解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通过启发式的提问、引导回顾和视频演示等方法来解答疑惑。努力创造简单有趣的氛围让所有同学参与其中,感受数学学习带来的挑战与快乐。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