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走在孩子的后面》有感(沈颖读书笔记)
发布时间:2020-04-11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沈颖

一贯认为启发教育类书籍是略显枯燥乏味的,但是这本《走在孩子的后面》却让人眼前一亮,一个个小故事生动鲜活,内容浅显,然而道理深刻,作者用简洁风趣的笔触记录与孩子有关的点滴,引导成年人自发地反思与孩子相处的方式,也令我受益颇多。

其实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都能发现,越是强制性灌输知识,越是排满了枯燥的学习任务,孩子的学习效率越低,效果越差。我们成年人在追求个性、追求自由的时候,焉知孩子没有既独特又恰当的想法呢?我们真的应该多听听孩子的声音,走进孩子的心灵,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陪伴孩子一起成长。

当我读到《榕树下的一课》时,顿时产生了共鸣,作文难教难学我深有同感,但却从来没有仔细思考过孩子难爬“作文大山”的根本原因,不正是遇事不爱深思嘛。作者说带苏婷去“读榕树”,这句话让我深入思考了一下“读”这个举动,应该是分成两步的,观察榕树加思考,以此为例,“读书”就是看书加思考,如果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省略了学生思考的过程,直接把老师思考的结果告诉他们,孩子就会渐渐丧失主动思考的能力。事实上,当一个人具备了独立思考的能力,慢慢地,所有难题对于他来说都将迎刃而解,所以故事的最后,孩子发现思考过后,不管是400字还是600字的作文,对她来说都不难写了。

在阅读这本书的时候,我还注意到一个词:惊喜。辣味鸭锁骨和《浮生六记》是惊喜,开出核桃仁是惊喜,如果没有惊喜,人生将平淡无味,世界将失去色彩。成年人需要惊喜,孩子更需要惊喜,相对于成年人,孩子对惊喜的要求更低,也许一个鸡腿、一个气球都是孩子的惊喜,二这惊喜总是与快乐挂钩,在这个和平与发展的年代,如果说还有什么能阻止孩子惊喜快乐,那必定是家长和老师。所以,该放手走到孩子后面了。

所谓的走在孩子后面,不是真的“完全放手,任他逍遥”,而是一种姿态,以保护者、监督者的姿态对待孩子。这一点刚踏入社会的年轻人应该深有感触,因为明明是可以独立的成年人了,父母亲还时常会把自己当成什么都不懂的孩子来对待,令人无奈的同时也哭笑不得。其实只需要在孩子抬起脚即将踏出去的时候,引导他往正确的方向去就行了,即使是他已经走错了,也不能一味地指责,而应帮助他靠自己的能力纠正或弥补错误,杜绝下一次错误。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洛阳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武进区洛阳镇永安里路145号 E-mail:wjlyxx@wjedu.net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1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