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教育科研>>校本研修>>文章正文
换个方式来教育
发布时间:2017-06-13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邓瑞芳

换个方式来教育

        

又是一个星期一的早晨,我像往常一样来到办公室批阅学生的作业,边批心里还默默地说:“但愿今天每个学生都能按要求完成作业,让我以快乐的心情开始新的一个星期的工作。”

一叠作业批好了,我习惯地数了数本子,怎么少了一本?不会数错吧?又数一遍,还是少一本?会是谁呢?叫来课代表一问,有了答案:

“小东说作业本掉在家里了。”

“怎么又是小东?”

我不禁回想起前两次小东没交作业的情形,也是星期一的早晨,我把他请到办公室:

“怎么没交作业?”

“老师,我作业本掉在家里了。”

第一次我没有多问,让他第二天带过来,结果他在第二天放学前才把作业给了我。而后来又有一个星期一早上当他又一次说本子掉在家里时,我觉得有问题,就说:“请把你的书包拿过来。”结果他不肯,后来同学在他的书包里找到了作业本,结果发现一个字也没写。我让他在补好作业后,联系了他的家长,讲清了情况,希望家长督促小东星期天认真完成作业。那次事件之后的几个双休日,小东的作业虽说不上优秀,但还是能按要求完成。今天怎么老毛病又犯了呢?我该如何处理呢?

我思考着……

上课了,我没有提到双休日作业的情况,但在这一节课上,我能明显地感受到小东躲闪我的目光、神情,好像他就是做错了什么。一节课下来,我明白了八九分,估计又没做作业,于是就跟课代表说本子掉在家里了。

下课后学生都去做广播操了,我看到书柜上本子不整齐,就开始整理书柜上的作业本,刚整理了两叠作业本,嗬!小东的家作本就映入了我的眼帘,这个“聪明”的学生居然把自己的本子放在两叠作业本和靠墙的柜子板之间,这样从外面看就根本看不到本子了,说不定他什么时候就可以拿上别人的作业抄一抄算是补上了。

“真聪明,”我不得不佩服,“他是担心我这次又翻看他的书包,索性把作业本放到他自认为老师找不到的地方。”

不一会儿,学生做完广播操回教室了。我把本子收好,叫小东过来了:“听说你家作本又掉在家里了?”

他低着头说:“是。”

“请你明天早晨把作业本交到我手里。”……

吃过饭,我在教室窗口发现小东在柜子旁转悠,我暗自窃笑,看你找不到本子怎么办?

放学了,我又发现小东在柜子旁了,只见他一脸焦急,我继续装做不知情。

回家前我又到教室去了一趟,发现小东还和几个同学在教室里,我说:“小东,快回家了,还等什么呀?”于是小东一脸沮丧地走出了教室门。

第二天,等同学们全部到教室后,我把小东叫到前面,问他要作业本,他红着脸说:“老师,我…我的作业本找不到了…”马上就有学生反问他了:“你不是说作业本掉在家里了吗?怎么会没有了呢?”他的脸更红了。

“请说说你的本子怎么会找不到的,可以吗?”我可是一定要抓住这次机会教育他了。

“啊?这…,我…”小东面露难色。

“来吧,让大家领略一下你机智、灵活的头脑。”

同学们越听越迷糊,看看小东,又看看我,小东也装做听不懂,但也只好硬着头皮站到讲台前:

“星期天我在做作业时小弟弟来拿我的作业本玩,我就让他玩了,后来本子就没有了。”

同学们哄堂大笑,都觉得这种错误太低级了,一个以学习为主的学生怎么会把自己的本子给一个不懂事的小弟弟呢?我止住学生们的笑声,然后转过身对小东说:“如果你的这个理由成立,我敢保证你永远见不到你的本子了。”

小东惊讶地看着我,座位上有学生问我:“老师,您知道小东的本子在哪?”

“那就要看小东的态度了。小东,老师曾经说过,一个人在一生中会犯大大小小的错误,一个人犯了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犯了错误不敢面对,因此也就失去了改正错误的最佳时机。犯错误是很正常的,错了就改,哪怕你改了再犯,只要你的错误一天比一天少,就是进步。现在,你能告诉大家你的作业本是怎么一回事了吗?”小东不好意思地讲了事情的经过。我也把事情的另一半讲给大家听。

自从那次事件至今,小东再也没有出现过不做作业的情况,有时虽然作业马虎了些,但是我还是先肯定他能完成作业,再教育他要认真做。我想:小东有可能还要出现不做作业的情况,但我仍然会教育、督促他,直到他能自觉完成作业。

  有的时候,我们在处理学生的问题时,不必总是“直来直去”,来点“斗智斗勇”的处理方法,更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并能更加深刻地晓之以理,有人情味地教育学生。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