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孩子好好相处(汤云霞)
发布时间:2017-05-27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汤云霞

 

教育中没有太多的奇迹和惊喜,有的是潜移默化和润物细无声。

我希望我的孩子们都是听话的聪明的,最起码不要不写作业,不要惹是生非,但往往事与愿违。班里的每个孩子来自不同的家庭,接受着不同的家庭教育,首先要认同孩子之间的差异是存在的。那我的教育会给这些孩子留下什么,能给孩子带来什么正面影响呢?当我们只专注于知识教学时,避免不了对一些接受力和注意力差的学生声色俱厉,面对调皮捣蛋的孩子时把自己伪装成一座冰山,制造“威严”,企图让孩子惧怕。用这样的教育形式形成的教育结果往往不尽人意,那该用怎样的方式来教育呢?当我对着“屡教不改”的孩子暴跳如雷时,我会及时提醒自己:他是孩子,调皮任性是孩子的天性,我的教育要求需要孩子的认同,而不是压制孩子的天性,那样的我扭曲了教育目的本质。

怎样的教育才能走进孩子的心里?

首先,孩子的行为是老师教育的影子。理性的老师给孩子以理性的影响,高素质的老师给孩子以有教养的榜样,反之,暴躁的老师学生会回之以顽固和不听话。所以在教育孩子时务必要稳定自己的情绪,感情真切地晓之以理,用温和的教育方法撼动孩子的心灵。没有哪种教育是一蹴而就的,要学会等待。

第二,把微笑还给孩子。孩子和老师都是活生生的人,老师对学生的教育就是心与心的交流。微笑无疑是交流的最好方式,老师的微笑体现了对孩子的肯定,同时体现了老师温文尔雅的人格魅力和处变不惊的教育能力。如果孩子犯了错误,心里必定是有些害怕的,老师的微笑是他改正错误的良药。教师如果教育地过于急切,一次两次或许有些许效果,但对于调皮的孩子来说,三番五次下来会有看好戏的心态。

第三,坚持鼓励教育。因为每个孩子都想得到老师的关注和肯定,得到教师鼓励的孩子在内心会更容易认同老师的教育。孩子虽然还比较幼稚,但有自己的小心思,会有初步的判断是非的能力,若教师教育方法不得当则很容易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

第四,发挥正面教育的影响。教育不是压制,而是让学生产生心里认同,多向学生呈现正面事例与榜样,让其感悟道理。

能走进孩子内心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教育过程中要尊重孩子的人格,与孩子平等对话,做一个让孩子喜欢的老师肯定不会差。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洛阳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武进区洛阳镇永安里路145号 E-mail:wjlyxx@wjedu.net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1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