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看待孩子的走神儿
郑渊洁“孩子爱走神儿可能是优点”读书笔记
郑渊洁说“确实有孩子是由于上课或者考试时走神儿精神不集中,造成考试成绩欠佳。但是如果我们换个角度看,这可能证明您的孩子想象力丰富,我们知道,所有科学发明发现最初都是由于创造者有了灵感,而灵感往往是通过走神儿获得的。走神儿是触类旁通,是举一反三,是联想,表面看是精力不集中,其实,是另一种精神高度集中吗,也可以说是出神入化。”
孩子们在课堂上的表现时好时坏,为了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任课老师们也是想尽了办法。一堂课有40分钟,对于孩子们来说全程高度集中几乎是不可能的,上着上着孩子们就开始进入了自己的小世界。他的眼睛或许依然追随着老师,可是老师提出的问题他并不能及时反映过来。当遇到这样的孩子,老师有时真得很生气,好像这是一堂老师的独角戏。
读了郑渊洁的文章后,我开始了反思,其实孩子课堂上偶尔的走神并不一定是一件坏事,如果你的某句话、课堂上出现的某个图片或某段文字能够让孩子进入自己的遐想世界,这有什么不好的呢?老师课堂上教授的东西一定是重点吗?一定是对孩子最有益的知识吗?未必见得,其实我们真应该允许孩子课堂上的天马行空,保留住孩子的想象力。可是课堂教学毕竟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班级授课制也得考虑到课堂的整体效果,如果允许孩子们都这么浮想联翩,这课堂可能就要乱了套。如何在二者之间达到平衡,是值得老师思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