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弥儿》读后感
发布时间:2017-05-25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严佳佳

    《爱弥儿》是法国著名的教育家卢梭的经典之作,书中通过描写一个想象、虚构的人物爱弥儿婴儿期、儿童期、少年期、青年期和婚姻期五个阶段的一生来系统全面深刻地阐述自然教育的观点。所谓自然教育,就是遵循人的本性,使教育与人身心发展的各阶段相一致,既不超前,也不滞后。当时卢梭提出的这个“自然教育”的观点,折射出“人性本善”的味道,而这与《圣经》中倡导的“人性本恶”是格格不入的,因此其思想遭到了当时教育界空前的诋毁。但如今再细细品味,卢梭教育境界之高超,勇气之可嘉,令人顿生敬意。

开篇提及“出自造物者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将卢梭的自然教育观点阐述的淋漓尽致。树木的生长,人类的教育都依赖于自然。而为了达到自然所倡导的目标,就必须阻止他们去做一些事情,这就不得不提及卢梭的“消极教育”这一思想。 

所谓消极教育,就是设法避免环境的不良影响,让自然说话。它的本质是损益而非获得,减法而非加法。懵懂纯洁的儿童,正处于理性的睡眠期,他们还没有认识到社会的伦理道德,法律约束。倘若此时向儿童灌输道德和知识,取得的效果只会适得其反:使他们的心沾染罪恶,使他们的思想产生谬误。“一个受到不良教育的孩子,远远不如没有受过任何教育的孩子聪明”,在卢梭的视野下,寓言不再是真理呈现的最好形式,反而是谬误产生的根源;读书认字提高儿童的认知水平是个妄想,它无形之中强迫着孩子们的意志,强迫他们学习;代替认识、熟知世界轮廓的地理学习,它实质上只是纸上谈兵:“世界就是一个用硬纸做成的”。球。

《爱弥儿》整本书是以自然主义这条理念为线索展开的,但在阐述的过程中却也显现出许多熠熠闪光的教育的点。“发现了儿童”就是其中之一:卢梭认为孩子是上天派来的纯真天使,我们不应该任性地剥夺他们的童年快乐。童年的快乐,与我们现在提倡的“儿时用功吃苦,长大幸福享乐”的教育思想大相径庭。“生命遭受的最大危险就是在它开始的时候,对生活的体验愈少,则保持其生命的希望也愈小”,因为世界上最不能确定的便是人的寿命。倘若一个儿童在经受了儿时的苦难后却未能去享受以自己快乐童年为代价换取的成果,那该是多么的惋惜。因此,教育儿童应遵循自然的规律,让他们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是儿童的样子,不能操之过急。

在现代激烈的教育时期,许多家长不顾儿童的意志,任意践踏属于他们的自由空间,强迫他们参加各种辅导班,只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赢在起跑线上,这是一群多么愚昧的父母啊!这样无休止的剥夺孩子的快乐,只会令孩子更加排斥这些科目,对其感到反感。因此,儿童的教育需要充分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保护并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父母和老师只是学生的指导者、合作者,而不是指挥者、领导者:“教育始于生命的诞生,儿童一生下来便是大自然的学生,老师只是在大自然的指导下研究,防止对孩子的关心与自然相违背”。

我们不是直接教给孩子们做人的准则,而是促使他们去发现这些准则。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洛阳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武进区洛阳镇永安里路145号 E-mail:wjlyxx@wjedu.net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1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