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对教师行业的憧憬,今年我正式加入了教师队伍,欣喜过后更多的是迷茫,因为缺少相关教学经验,在课堂的把握等方面时而不能称心如意。在我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我看到了《有效备课 上课 听课 评课》这本书。我一边拜读,一边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实践,这本书为我在教师职业的道路上指明了方向,以下是我的几点感悟。
一、备课
备课首先是要从精神上、思想上高度重视。备课是教学过程的第一环节,所以要想上好一节课,首先是要备好课,真正地用心去备课。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上课亦是如此。备课环节中第二要做的就是研读课标,做到熟读课程标准,研究课程标准。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钻研教材,因为教材是教师落实课程标准的基本载体,是最基本的课程资源。所以作为一名新教师,一定要吃透教材,通过解读教材来理解课程标准同时用自己领会的课程标准精神来驾驭教材。这就要求我们要参悟出教材的精髓,最后能够创造性地用好、用活教材。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在备课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了解学生的兴趣和愿望,把教学定位在“最近发展区”,同时在一定的程度上把教材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结合起来,使教学充满生活气息和生命活力。经过设计练习环节接下来的就是撰写教案。本书这样阐述:“写教案是在认真备课、研究教材、学生和环境等的基础上,进行规划课堂的活动,是一个动态的、持续创造的过程。”尤其对我们刚刚踏上讲台的新老师而言,撰写教案这一环节十分重要。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是一个教学思路整合的过程,即:把各种精彩的教学想法在纸面上展现出来课堂上的一个预演过程。说撰写教案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我的理解是在撰写教案时要考虑到各个方面的细节。针对不同的课堂情况,而有目的、有预备的进行变幻。备课的最后一个环节是集体备课,各个老师相互交流各自的想法,采取最有效最适合的教学方法。
二、上课
之前所有的准备都是为上课服务的,所有的工作都是为上课而做,上课面对的是学生,活生生的,有思想、有情感、有差异的未成年人。上课是复杂的,也会随时出现你意料不到的情况,课堂始终处在变化之中,有规律的变化,同时也有变化的规律,作为老师就要抓住规律,完成教学目标。我深深地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有出众的口才。如果不能表达,不仅很难和学生对话沟通,也无法展现所教学科的内在魅力。英语课是学生很喜欢的一门课程,学生都有很强的求知欲,所以在课堂上我充满激情,无时无刻地抓住学生的每根神经,让他们喜欢我,喜欢我的英语课。在课上还要在恰当的时机抛设问题,启发学生转动脑筋,积极去思考。在学生发言的过程中,也要及时地转变角色,成为一名优秀的倾听者,把舞台还给教学的主体——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观察,积极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遇到较难的问题,学生一时回答不出来,要不断地去启发。在启发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对火候的把握,真正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让学生牢记,收益终生。
本书对听课与评课也做了相关方面的叙述,在这两个环节也收益颇多,在此就不一一赘述。再次感谢这本书对我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