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发布时间:2020-01-04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苏华婷

读教育著作有感

最近临近期末,看的书主要是以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著作为主,由于该书所述的全部是以学校的事例为主,且是作者从事教育几十年的真情实感,没有半点的造作,因此,有许多的启发和感悟,使我越看越爱不释手,特别是感觉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看此书太晚了,常感叹,为什么没有在踏上工作岗位时或是毕业前作为一个师范生时看,如果看了,我们教出来的学生将更是集崇高的思想、迷人的智慧、美妙的创造、高尚的审美、坚强的意志于一体的全面发展而和谐的人,也就是从我们精神世界里走出去的学生,必具备一个公民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即对每个人、对集体都负责的、对国家富有高度使命感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即使处于目前一片“浮云”的不良氛围中,也会坚决地与这些违背社会主义道德、特别是中华民族美德的丑恶行为作坚决的、毫无弹性的鄙视和斗争的,从而保持一颗淡定、坚韧且孜孜追求的人;如果是早看,不至于前几年的工作没有那么多的迷盲、没有那么多的形式、更不会有那么多的弯路,也不会有一种惴惴不安感:即我们虽然是用一颗敬业的心去做工作,可是,毕竟我们是“摸着石头过河”,从而让许多学生无形当中被我们做实验品了。成功了,是件好事,不成功呢?这些学生的前程不是被我们给毁了吗?

    苏氏的成功教育教学经验,就是不要把校园仅仅当作是学习的场所,他也最不允许把校园当作是个死记硬背的地方,而是既把这块静土看成是一个学习的园地,又把这块圣地看作是生活的场所。在生活中,让人增进相互之间的纯真的友谊、其中人类最光荣的劳动使学生获得了创造和个人精神世界得到的极大丰富与满足,这与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 “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切切吻合,这样,学生不再把知识看成是无色的、枯燥的、无任何情感的东西,在生活中,使他们的智慧得到启迪,感悟到知识的力量,从而尊重知识、渴求知识。只有让我们可爱的学生们渴求知识了,才能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保持旺盛的精力、迸发出他们好似天生般的那种蕴藏在内心的相互之间争论、辩解的积极性、特别是他们能够解决问题并得到教师的夸奖、同伴的啧啧称赞时的快乐与幸福使他们这种劲头长久保持且永不衰竭。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洛阳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武进区洛阳镇永安里路145号 E-mail:wjlyxx@wjedu.net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1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