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梳篦
武进区洛阳中心小学 三7班 朱涵可
谚云:“扬州胭脂苏州花,常州梳篦第一家”。这就是中国古代八大发饰之一的梳篦。
今天下午,老师带着我们小记者来到了梳篦体验馆。走进体验馆,我最先看到的是许多关于收藏家的简介,接着聆听刑粮老师讲解《传承千年的常州梳篦》。他给我们介绍了梳篦是由谁制作的和梳篦是怎样制作的。听了老师的讲解后,我迫不及待地想尝试制作梳篦。
跨进梳篦的制作地,我立刻被那琳琅满目、形态各异的梳篦吸引住了,我轻轻抚摸着梳篦,感到十分光滑细腻,这些梳篦可都是纯手工制作的,其中制作木梳需28道工序,制作篦萁却要72道工序。老师让我们亲手感受下梳篦是怎样制作而成的,首先给我们一块长方形的木板,接着用机器划出一道道梳齿,梳齿划好后割出弧度,再把梳篦打磨好。最后就是绘梳篦了,老师把图案刻在梳篦上,我们用颜料给图案上色,我小心翼翼地在梳子上慢慢画着,生怕出错。终于画完了,看着我做的梳篦,我心里像吃了蜜一样甜!
这次的小记者活动,让我对常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所了解。也体验到了如何制作梳篦,真是收获满满啊!
有趣的梳篦
武进区洛阳中心小学 三7班 王宇涵
星期五,我们小记者一起去参观了常州梳篦。
我们坐了好久的车才到梳篦体验馆,见到了给我们讲课的老师,他可是常州市梳篦第九代传人邢林!
邢林老师已经是一位年过六旬的白发老人了,堆满皱纹的脸上挂着慈祥的笑容。他给我们讲述梳篦的发明者是“赫连、皇甫”。据说,一把篦箕要经过七十二道半工序才能制成;梳篦上的花纹也十分讲究,篦箕梁上均有雕、刻、绘、烫、嵌的图案,花鸟鱼虫、飞禽走兽,无所不能。窄小的篦箕梁上,出神入化的图案背后,是绘画工人多么精湛娴熟的手艺。邢林老师给我们讲完梳篦的来源后,我们开始动手做梳篦,我在做梳篦的过程中是既兴奋又好奇!最后我做了一把非常漂亮的梳篦!
今天我在制作梳篦的过程中不仅得到了快乐,还从邢林老师讲梳篦的来源中学到了许多知识!
指导老师:谈伶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