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青果巷,半部常州史。12月13日下午,洛阳中心小学六年级武报小记者来到青果巷,寻访名人故里,感受常州文化,一睹青果芳容。
青果巷,是常州保存最为完整的历史文化街区,这里保存着明清时期传统的江南民居群落,而且有着大量文化价值颇高的名人故居。千百年来,这里出了一百多位进士,各界的大家名士更是层出不穷。连清代大文学家龚自珍都禁不住赞誉“天下名士有部落,东南无与常匹俦”。沐浴着冬日暖阳,漫步在青石板街,历史的一切仿佛近在咫尺,足尖上的青果巷散发着独特的江南风味。“入千果之巷,桃梅杏李色色俱陈。”清乾隆年间的《常州赋》如此记载道。时过境迁,如今展现在我们眼前的青果巷则是一条由青砖堆砌的古街巷,撇开了繁华热闹,更像是一位老人无言地诉说着历史的沧桑。
边看边走,边走边感。小记者们的脚步停留在巷子中间《原色》摄影作品展览馆前。展馆主人揽澜老师是土生土长的常州人,十年来,他用相机记录了常州的变迁,见证了历史的发展,表达了对家乡的深情。他热情地带着小记者们欣赏一幅幅作品,生动地介绍着照片里的一个个感人故事。小记者们认真地听着,细心地记着,大家首次近距离地观看到了岁月风化的痕迹,同时又被揽澜老师善良、诚信、执着的高尚美德所感动。
小记者们又参观了“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先生出生的礼和堂。这是座多进式院落,庭院深深、宅院相套,不大的庭院内芭蕉冉冉、茶花闲落,假山玲珑、门楹书联,各进厅房小院极其风儒别致,雕花的红漆门窗每扇都在诉说着曾经的辉煌。幽深中深藏智慧,格局中尽显高雅,一草一木,一厅一院无不透露出鸿儒名士的高雅气度。周有光图书馆资料详实、图文并茂地记录了周有光作为经济学家和语言学家为中国做出的贡献。在这里,小记者们瞻仰雕像、翻阅画册、浏览事迹、摘录名言,甚至兴致盎然地在汉语拼音声光电互动机前尝试起来……
长约数百米的小巷,小记者们走完一遍又走一遍。明朝抗倭名将唐荆川、近代爱国“纺织巨子”刘国钧、早期革命家瞿秋白张太雷、美术大家刘海粟、剧作家吴祖光……小记者们又深深感受到了老一辈文人志士忠君爱国、坚韧不拔、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
此次青果巷之行,小记者们深入了解了常州的文化历史,收获颇丰。感受到常州名人辈出的文化生态,体会到了常州精神文化传承的重要,同时受到了一次心灵的洗礼。
(洛小通讯组 撰稿:徐丽红 摄影:徐丽红 审稿:朱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