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朱小萍)
发布时间:2019-12-10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朱小萍


《致教师》读书笔记

与伟大的人物对话,与崇高的精神交流,会使自己不断地汲取到奋进的力量。”这是朱永新教授在其著作《致教师》中所写下的一句话。

确实,作为一名经验尚浅的年轻教师,除了在日常教学中多反思、总结自己的不足之处以外,还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教育书籍,或是向其他有经验的教师请教、学习。

而在《致教师》一书中,不少老师向朱永新教授提出的问题,都是我在近两年工作中所遇到的。作为一名班主任,面对琐碎的工作,似乎也产生了一丝倦怠的情绪。

书中的《在教育中诗意栖居》,提到了年逾七十的李吉林教师,仍然对教育充满激情,永葆她那温和而持久的教育情怀。而这其中的秘籍是:让自己和自己的情境教育充满诗意和激情,充满挚爱和智慧。

而对于这番内容,我也有了自己的些许理解。我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即便自己的工作内容似乎有迹可循,有一定的规律,但绝非一成不变的。反而是在教育过程中,应像李吉林老师一样,几十年如一日的保持年轻的心和满满的热情,不断追寻和发现教育中的爱,并最终拥有创造的智慧。

作为教师,我想,无论自己年纪几何,都应该时常和孩子们交流。于永正先生曾说过,要蹲下身子来看孩子,和孩子交流。蹲下身子,与孩子面对面交流,使自己也永葆童心,在教育之路上也永远年轻。我经常感慨学生比起老师,有更加丰富的想象力,天真无邪的话语,却是最真最纯。

那么教育的那份热情和爱来源哪里?我认为来自于学生家长。经常和家长沟通孩子在校情况,也从家长口中了解孩子在家的情况,使自己对一个孩子有更全面的了解,才能真正做到家校配合,让孩子在快乐中成长。我们更要善于总结和思考,面对一个问题,多去想几种方法和可能性,让问题更容易得到解决,让自己拥有创造性思维及其重要。

同时书中提到的另一个问题也引起了我的思考。当自己面对性格各异、成长背景不尽相同的孩子,如何做到一碗水都端平?这个问题也是每一届学生、每一个班都会存在的。而阅读了《每个孩子都是天使》这篇内容后,我也有了以下的一些体会。

首先是忘记我们给学生贴的标签。比如常说这个孩子沉默寡言,或是夸赞另一个孩子聪明能干。其实,每个孩子都是天使,每个孩子都是天上闪闪星星,相信他们身上都有不同的闪光点,因材施教,才能让每一个孩子都散发光亮。书中的一句话令我动容:只有你不放弃,孩子才不会自弃。只要你还相信,孩子就会自信。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洛阳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武进区洛阳镇永安里路145号 E-mail:wjlyxx@wjedu.net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1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