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微课的有效设计与运用
仲 明
【摘 要】 微课作为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 运用于小学英语教学中, 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和语用能力。
【关键词】 英语教学 微课设计与运用
【中图分类号】 G623.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3275 (2019) 18-51-02
微课作为英语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在微课的设计和运用中有部分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到微课的应用价值, 在课堂上只是简单地利用图片、音乐、PPT 等形式开展教学,导致教学效率不高。因此教师有必要重新认识微课、运用微课,从而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
1. 小学英语微课的概念及价值
将微课运用于小学英语教学中,可以改变以往机械化与程序化的英语教学。让英语教学更加富有生命的活力,更能激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小学英语教学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不断改革教学方式和教学形式,已经成为教学改革的常态。微课作为重要的教学形式,是英语教学改革研究的成果。
(1) 微课的概念。微课 (即微型课),是按照认知规律,运用信息技术呈现碎片化学习内容、过程及扩展素材的结构化数字资源。小学英语微课的出现和形成,是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和发展特点。
(2) 小学英语教学中微课的应用价值。微课的价值在于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和设置。教学方法只有符合学生的生理特点及心理特点,才能达到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微课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价值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教学时间短,有利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集中注意力; 二是内容少但主题突出,有利于教师讲解教学重点及难点;三是传播不受时空限制,有利于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时随地去自主学习;四是教学资源多样化, 有利于教师运用各种多媒体资源,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 小学英语微课的设计和运用
小学英语教师在微课教学前,首先,要从教学目标出发,充分利用微课自身的特点, 做好课前设计。其次,在课堂教学中,要灵活运用微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最后,要从学情反馈中反思微课的运用效果, 从而改进和提升微课的课堂效益。
(1) 微课的课前设计环节。教师在课前设计环节主要是设计好教学内容。在设定微课的教学目标时, 要以教材为基础, 立足教学实际,充分发挥其“微”
的特点,要将时间控制在 3 到 6 分钟,时间过长会出现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同时,一节微课应只呈现一个教学重点或难点,如果内容过多,学生在几分钟的时间内会出现无法吸收消化的现象。教学内容的设计要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要充分发挥多媒体、PPT、视频等信息技术的优势,在设计中灵活运用动画、音乐、图片等资料,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苏教牛津版小学二年级My Family 这一板块的词汇教学课前设计环节,教师可以运用“ 看图说话五分钟”的形式, 将重点词汇family、father、mother、brother、sister 与人物图片(动漫化) 匹配,然后在播放句型“ This is my ?”时随机出现人物图片,让学生快速回应空格处的内容, 最后以歌曲 My Family 复习结束。这样的微课设计既可以调动课堂气氛, 又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
在语篇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适当引导学生从知识汲取到能力训练的过渡,要多强调语音语调,训练交际能力。教师可先示范,给学生单词,这样学生在阅读文章时的词汇障碍就被扫除了,便于他们正确理解文章的内容。
(1) While-reading。作为阅读理解的主要部分, 笔者重视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对学生进行阅读技能的培养。在正式阅读本篇文章前, 笔者提出 when、where、who、what 等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略读文章, 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在设计该问题时,笔者注意到问题解决的有效性,学生在读完整篇文章后才能找到所有答案。此外,笔者把文章分为三个部分,让学生一个部分一个部分地读,最后归纳出每个部分的大意。细读是指学生在掌握了文章大意的前提下进行深入的、细致的阅读,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对文章的深层理解和推理判断能力。笔者在这一环节设计了不同的内容, 对上面归纳的三部分文章进行细读。第一部分为听录音后判断句子的正误,第二部分为读后填空,填空的单词都是动词的过去式,有一些是不规则的,因为本单元的语法就是过去时态。因此从整体单元的角度考虑,学生要先做好学习语法的铺垫。第三部分为读后回答问题。
(2) Post-reading。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基础 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目标是以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发展为基础, 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在此目标的指引阅读的课堂教学要特别重视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为此,笔者采用了复述课文的训练方法,先让学生分小组学习,讨论并完成流程图,再让学生根据图中的信息复述故事。在复述完故事后,学生对课文的内容更加了解, 笔者提问学生:“ How was the cat when Andy found her?”学生回答:“ She was very weak.”
笔 者 接 着 问: “ Why was she so weak? Can you
guess?”学生会有一些想法和猜测。当有学生说她是流浪 猫 时 , 笔 者 再 问 : “ Why are there so many homeless cats?What can we do to help them?”笔者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组长总结发言,最后笔者给学生看了一段视频,视频中主要讲了流浪猫多的原因,笔者引用了视频里的“爱要善始善终”来总结本课。至此,本课的情感教育也得以升华。
综上所述, 教师在教授阅读课时, 要从整体把握,采用精读和泛读相结合的阅读策略;从词句的理解开始,帮助学生整体把握文章的篇章结构、具体内容,等等。通过精读泛读相结合的策略,教师可以安排各种教学活动,层层递进输入以完成对文章的理解, 最后通过学生的输出来提高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
(作者单位:苏州市工业园区斜塘学校,江苏 苏州,215000)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