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朱小萍)
发布时间:2019-11-04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朱小萍

《朝花夕拾》读后感

  《朝花夕拾》是作者受社会压迫,“学者”们的排挤,又经历战乱后写下的回忆。作者在小引中这样开头:“我常想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然而委实不容易。目前是这么离奇,心里是这么芜杂。一个人做到只剩了回忆的时候,生涯大概总算是无聊了罢了,但有时竟连回忆都没有。”对往事的回忆也许只是对生活现实的一点安慰,在这些回忆中作者也多次写到封建教育的失败和狭隘。读《朝花夕拾》,我随作者一起回到了“我”的童年时代,重新回味那些人和事。读《朝花夕拾》,让我走进鲁迅先生的记忆窗口,站在他自己的思想高度上,观望他的童年记忆和青年旅程。“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从作者这一连串充满诗情画意的描述中,我似乎随着他的心情愉悦地来到了那个充满童趣、碧绿的、生机勃勃的花园里,体验一个孩子与自然相处的无忧无虑。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是鲁迅先生一生的写照。《朝花夕拾》中多篇文章都反映出童心的难能可贵和易受伤等特点。鲁迅先生对待孩子、对待教育,都体现出他的坚持和痛心疾首,他愿意用自己的笔和心换来世人的清醒。读着每一个寓意深远、回味无穷的结束句,我们的情感也随作者一起起起落落,也感受到鲁迅先生内心的呐喊。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洛阳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武进区洛阳镇永安里路145号 E-mail:wjlyxx@wjedu.net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1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