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现场与背后》有感
发布时间:2019-10-09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陆婷

细细品味《现场与背后》一书,我感悟很多,这本书主要描述了贲老师与班里的孩子围绕数学课所发生的故事以及他的教学思考。这是一位数学教师与一群孩子的故事,也是贲老师研究数学教学问题的课堂叙事。共分四辑,呈现的30节课,既有一般的家常课又有各类公开课,有新授课也有练习课、复习课,绝大部分是贲老师在所带班上的,极少数是借班上课。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时间,每节课都采用课堂实录的形式呈现。每节课都采用一个关键词来提炼课堂探索过程中的感受、状态和心情。从每一篇教学实录中,我们看到了贲老师独具一格的教学方式。

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把教学理解为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课堂中,教师教学多少,学生就学多少,也就是说教师怎样教,学生就怎样学。这样一来,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就有所缺失,主体性被压抑。教师越“爱教”,学生却越“不爱学”。殊不知,教师的“爱教”,恰恰是“以爱的名义进行一种强制性的控制性”,是对学生的学习实施“非爱性的掠夺”。而贲老师在这本书中,描绘了他以先行者姿态展开的探索,让我们发现课堂教学的“另一种可能”。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站在讲台的后面,将讲台留给学生,学生自己上讲台展示,学生间互相碰撞,互相交流,课堂中闪烁着智慧的火花。

读了这本书之后,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追问着,思考着 “为什么要以学为中心”?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就意味着教学不是教师的表演,教的质量最终要通过学的质量来反映。我们的教学设计不是让学生来适应教师,相反,教师是帮助学生学习的。教师所有的教学准备和教学设计都应以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为目的。“教”是为了“学”。怎样才能“以学为中心”?我想“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应该从学生的学习出发,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作为新的教学的起点,给学生更多的学习和构建的机会,根据学生的学习过程设计相应的促进学生学习的教的活动。面对学生的学习过程,我们要有欣赏的心态,相机穿插于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要把握方向性,要有整体观,做到服务学生的学,促进学生的学,而不是遮阻学生的学,替代学生的学。总之,构建“以学为中心”的数学课堂,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了什么,更要关注学生怎么学的,还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如何,从而促进学生获得全面、生动、积极、和谐的发展。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洛阳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武进区洛阳镇永安里路145号 E-mail:wjlyxx@wjedu.net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1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