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教育科研>>教师美文>>文章正文
班主任随想(潘姣)
发布时间:2019-08-08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潘姣

我想让自己成为学生喜欢的班主任,和学生打成一片。课堂上,我会讲一讲笑话;课间,我会说一说故事;活动时,我与他们一起游戏。我想用微笑鼓励他们,我想用语言感染他们,我想用行动引导他们。很快,我便知道,大部分学生喜欢我了,他们与我大方分享自己的心事;他们与我畅快谈论所见所闻;他们与我微笑交流自己的收获。这不是我当初的理想状态吗?可理想是丰满的,现实往往总是残酷的。

放学后,我们班总会留下几名学生在班级里写作业,我喜欢他们的认真努力,也表扬他们学习自觉。心血来潮,我想去教室看看他们,偷偷把他们的努力记录下来。当我走进教室门口的时候,我听到了嚷嚷声“站住,别跑”,走进一看,原本应该在写作业的学生,拿着扫把在教室里你追我赶,俨然把教室当成是战场。我突然出现在教室里,他们呆住了,一个个把扫把放回原位,走到座位上低下头,开始写作业。看,他们多懂事!我的心里还暗自高兴。第二天放学后,我又到教室去了,我证明我的内心。今天的教室安静多了,我微微一笑。走近门口一探头,天,他们居然在扔纸团!最近,班级里出现了扔橡皮,扔笔头,扔纸屑的现象,我已经说过不知道几遍了,也让那些在课堂上乱扔的学生打扫教室作为处罚。可我没想到,这几位我引以为豪的学生,现在居然也在做同样的事,是以为我不会批评他们吗?于是,我走进教室,严厉质问:“老师说过多少次了,乱扔垃圾是不文明的行为。你们身为班干部,不以身作则,反而带头坏事。请你们现在打扫教室!”他们一个个冲上去拿起扫把就卖力地开始扫地了,我气鼓鼓地站在一边。不到三分钟,其中一位学生就笑着跑过来,说:“老师,我扫好了,去拿拖把来拖地吧?”我点头同意。接下来,有的同学自觉地去倒垃圾,有的同学主动地排桌子。我想微笑着表扬他们,可是我却扯不动嘴角,他们知道我为什么要罚他们吗?我不禁有些怀疑。果然,在教室里追逐打闹,乱扔垃圾等行为没有结束,而且从明到暗地活动开了,老师不在,他们吵闹;老师一来,立刻打出乖乖牌;甚至还有人放哨,在老师来之前就做好准备工作。我意识到虽然他们喜欢我,可并不听真心听我的话,甚至觉得我喜欢他们,做错事只是批评几句,并不觉得可耻。

这样的教育并不成功,我需要他们将我的话听进去,并且贯彻。于是,我变得严厉起来。学生乱扔垃圾由捡起来扔掉变成扫地一周;学生追逐打闹由简单批评变成面壁思过;学生不写家作由补好变成补两遍。的确,学生很怕我,我一出现,教室里鸦雀无声;学生上厕所见到我,马上跑进教室。可是,课堂上热闹的气氛不见了,学生脸上的笑容不见了,而学生却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显然,让学生害怕对于班级管理不够有效,并且伤人伤己。

怎样让学生既喜欢我又害怕我还听我的话,明白做人的道理,成为有道德,有理想,讲文明,守纪律的人呢?我想到了朱熹说过的一句话:“君子之心,常怀敬畏。”敬畏,是人类对待事物的一种态度,这里的“敬”除了“彬彬有礼”“恭恭敬敬”外,还指做事严肃认真,免犯错误;“畏”除了“担心忧虑”外,还形如“战战兢兢”之态。敬畏什么?孔子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意思是说,君子有三种敬畏:敬畏天命,敬畏居于高位的人,敬畏圣人的言语。如今社会不同了,现在的学生虽然不会盲从,但缺少敬畏。一些父母告诉我,他们的孩子在家里不听话,不把父母的嘱咐放在心上,和父母对着干,这是对父母缺少敬畏。班级里有的孩子会自己走到讲台拿走一块钱;有的孩子会将地上的橡皮,铅笔捡起来,当成自己的;有的孩子会不告知就拿别人的东西使用,这是对道德法律缺少敬畏。怎样才是敬畏?在生活中,我们也不难发现,一些有经验的班主任,不用发火,不用大声,学生还是会按着他的话做,虽然他们与学生之间的代沟很深,有距离却又能像木偶提线一般,牵着学生走,甚至有的时候,我也愿意听他们的,被他们的人格魅力深深吸引。我想,这就是敬畏。

如何让自己成为一名让学生敬畏的班主任呢?从那些有经验的班主任身上,我学到了很多。在自己的亲身工作实践中,我也有自己的感受。用一句耳熟能详的话说:“身正,肩平,脚踩地。”

一、        身正。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做一名班主任,首先自己应该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和行为习惯,让自己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和学习的榜样。其次,班主任对于是非,自己心里应有一杆秤,孰是孰非,要有准确的判断,并告诉学生判断的理由,做对的表扬鼓励,做错的批评道歉,很多情况应一分为二的看,不简单的下结论。最后,自己的过失也应该认错,并向学生道歉。

二、        肩平。

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把一碗水端平。俗话说:“过多的赞美雄鹰,会伤害更多的小鸟。”偏爱好的,美丽的事物,是人之常情。在班级管理中,过多的偏爱好同学而冷落其他同学,会形成两种极端的学生。在我们班有一位头脑聪明的孩子,特别受老师喜欢,他仗着这份喜欢,开始捣乱上课继续,不听老师的话,不做作业,老师也不怎么批评他。其他同学效仿,却换来老师的批评,这样的情况,让那位同学行为更加猖狂,也让其他同学气氛寒心,因此,我改变我的错误做法,用正确的是非观对待每一位学生。

三、        脚踩地。

教育界流行一句话:“不是锤的敲打,而是水的轻歌曼舞,使鹅卵石获得了完美。”德育是浸润式的,渗透在孩子的学习、生活的日常中。德育是抽象的,简单的告诉孩子应该好好学习,应该做一个有文明的人,对他们来说太难理解了,根本不知道要怎样做。因此,通过他们做的一件具体的事,来告诉他们,是形象的。当孩子捡起一张纸扔进垃圾桶,我说:“你是讲文明的好孩子。”当孩子摔倒了爬起来,我说:“你很勇敢。”当孩子说脏话的时候,我说:“真难听。”学生在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的时候,也明白了不应做什么。当学生懂得难听的时候,他们知道了不能说脏话。联系学习、生活的实际,来进行教育,便如同脚踏实地一般,接地气,有效果。

    “身正,肩平,脚踩地”便是一个大写“人”,是一个堂堂正正的“人”,是一个充满魅力的“人”,是一个让人敬畏的“人”。班主任工作任重而道远,缺少经验的我将不断摸索,心存敬畏地走在成为一名让学生喜爱的班主任的路上。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