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低年级语文这样教》有感(一)
上官婷妤
第一次接触这本书时在语文送培的时候一位老师推荐的,这本书根据部编版教材上的不同板块进行教学分析。部编版教材的识字教学是一个重难点,相对于之前的苏教版,识字量更大。学生的记忆力有限,而每课的生字量远远超出了学生记忆的最高限值,其记忆效果也就大打折扣。传统的生字教学流程很难激起学生学习生字的热情,书中提出的“识字教学需要'智?趣是一个很好的识字策略,并值得进一步的学习与研究。
传统的生字教学,老师会先让学生借助拼音自己读一读,找个别学生进行反馈,读错的或者难读的生字老师再进行讲解。然后再让学生用各种方式读,去掉拼音再读。指名说一说记住了哪些字,用了什么方法。一般采用的方法有熟字加一加、熟字减一减、换一换等较为机械的方法。
虽然这也是一种记忆生字的方法,低年级的学生相对来说比较好掌握与运用,但这样的生字记忆法比较单一与无趣,学生很难产生较强的学习兴趣。而且从以往的教学实践来看,一年级的学会掌握这样的方法学生还不够广泛,对于一些后进生,还无法自主的运用这一方法,需要老师或者同学的提醒,那学起来就更无乐趣可言。对于刚接触这么多生字的一年级学生来说容易打击他们的识字情趣,而且也禁锢了学生想象的思维。很多汉字的本身就是一幅画,或者藏着一个故事。老师在课堂上适当的点播,引导孩子把看到汉字的所见、所思、所感表达出来,让识记生字变得像看漫画书一样好玩,但却又记住了生字。
其实,不管是之前的苏教版还是现在的部编版都注重识字方法的多样性,这两种版本都有至少8篇是识字学习。识字的方法也是多样化,看图识字、儿歌识字、归类识字等等,编者也在向我们传达识字教学要多样化,不光要在识字篇中,在课文或者语文园地的识字中也要恰当的运用。
书中列举了一年级下册识字单元《古对今》的生字教学意见,我觉得很有意思,也很受用。
书中例子:
这一课里有三个带有“日”字符的生字------“暮、朝、晨”。在生活中,太阳在不同的位置,表示的时间也不同。有趣的是汉字中,“日”在字的不同位置,也表示时间不同。教学时,紧紧围绕“日”字符的表义作用,加上可见演示这些字的演变过程,可以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对生字意思记忆的准确性。
甲骨文“暮”字,形象地表现出太阳从草丛中落下去了,表示这是一天的傍晚时分。因此,“暮”就指的是傍晚。老师通过课件演示“暮”的演变,最后呈现楷书“暮”。甲骨文“朝”字,“日”躲到草丛中,草丛中间藏着一个太阳,而这时月亮还没有下去,这时天刚亮的时候,是清早,也就是“朝”。甲骨文“晨”字,日在最上面,太阳升起来了,人们要出去劳作了。“早晨”来了,新的一天开始了。这三个生字虽然在课文中是在不同的语句里先后出现,但教学时教师进行了整合,寻找共同点,根据字的表义作用进行教学。这样的教学思路让读者耳目一新,特别是像我这样刚接触低年级语文没有几年的“小白”来说更像是如获一宝。
其实低年级的生字教学,更多的是需要任教老师去花时间揣摩、钻研,寻找适合自己班学生的学习方法,每个班的孩子接受能力不同,那老师教学的方法也需要因人而变。生字教学里的学问如大海般宽广又有深度,适合学生的就是最好的方法,就需要老师做个“有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