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中心小学 朱云
课堂上常常会出现这样一些情况:老师讲上句,有的学生迫不及待地接下句;老师讲到兴致盎然处,有的学生莫名其妙地插上一句,课堂炸了锅,让老师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老师出现了教学中的小失误,有的学生便在下边大声嚷:“错了!错了!”……
面对“学生的插话”,有的教师予以制止,甚至批评。其实,我认为学生“插话”是好事。因为每个学生的个性不同,有的活泼好动,好出风头;有的沉默寡言,甘当听众。让活泼好动的学生敞开话匣子,满足其表现欲,利多弊少,何乐而不为呢?再说,当前的课堂结构也讲究动与静、张与驰的节奏美,课堂上学生各抒己见,教师抓住时机幽他一默,平静的课堂会荡起欢乐的涟漪,课堂气氛会变得生机盎然,这难道不是每位教师希望达到的境界吗?当学生插话时,他的内心世界就向我们敞开了。所以,面对学生的“插话”,我们教师除了要冷静对待外,同时还要善于捕捉学生“插话”时所传递的信息,“透视”学生的心理,因势利导,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教育。
还记得以前有个学生小金,个子高大,脾气倔强,课堂上没有个好坐相,动不动就拍桌子,摔凳子。几节课下来,我发现他特别喜欢在老师讲课时“插话”,嗓门高,怪声怪气,严重干扰了正常的课堂秩序。从别的学生口中我了解到,他爸爸妈妈长期在外打工,他和年迈的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心中对“不负责任”的父母充满了怨恨。他把怨恨带到学校,处事霸气,同学们都避而远之。为了引起老师的关注,在课堂上他总是阴阳怪气地“插话”。找到“插话”原因,我就“对症下药”。首先我以关爱的态度为铺垫,表扬他是个朗读的好苗苗,使他消除对老师的戒心,我又幽默地指出他的缺点——“为了环保,请降低噪音,不然老师和同学们的耳膜都要买保险了!”这巧妙的一句,他接受了,当我用征询的目光问他“好不好”时,他的行动作出了回答,在课堂上的表现迅速好转。课后,我倾听了他的心声,最后,我以信任的态度鼓励他说:“相信你是个好孩子,你会明了父母的苦心的,你不会让爱你的人失望的。”这样,就巧妙地解决了这个孩子心理上的问题,使他的心理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学生在课堂上的“插话”,是一种客观存在。在学生“插话”的时候,我们教师要摈弃“师道尊严”,领悟学生的“插话”,换一个角度看问题,换一种方式思考问题,换一种方法解决问题。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又激发了学生的进取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