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生什么呢?
发布时间:2019-06-15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严佳佳

喜欢读华应龙老师的书,因为他的书总是那么耐人寻味:字里行间都流露着教育的智慧!假期拜读了华应龙老师的又一力作——《我不只是数学》。与《我就是数学》不同,这本书仅围绕11个具体的课例,从“课前慎思”“课中笃行”“课后反思”“名家点评”四个方面再塑华应龙老师精彩的教学轨迹,为我们的教学起到引领和指导的作用。我一个字一个字的认真地读,生怕漏掉每一个智慧的锦囊。每每细细读完一个课例,合上书,宁静的夜,伴着满天的繁星,我的思绪总会兴奋地在书中游逛一阵,在有趣的实录、启迪的反思、精彩的点评中汲取自己需要的营养,这也就是所谓的采撷收获吧!

华应龙老师之前说:“我就是数学”,毫无疑问,那是每一个优秀的老师必备的素质,能将自己与所教的学科融为一体,既用所教的学科修身,也用所教的学科育人,还用所教的学科立命,自己为自己所教的学科代言。然,华应龙老师并没有满足现状、就此止步,随着阅历的增长、眼界的开阔,他对自己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不只是数学”。他认为,对学生来说,仅仅获得知识是不够的,他们还应成为完整的人,接受全人的教育。在当今“大教学观”的引领下,每一位老师除了教好本学科的课程外,还承载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科学文化,通过哲学故事教给学生人生的规则和启迪学生成长的智慧等等课本之外的,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所需要的东西。

教海无涯,普通的教师教知识,优秀的教师教过程,卓越的教师启迪学生的智慧,而真正的大师正是将“大教学观”的理想变成了现实,书中的第3个课例《当阳光亲吻乌云——以连乘解决问题》在这方面给我们做了很好的诠释。那么,这节课是如何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启迪学生的智慧、点化学生的生命的呢?我们都知道品读、欣赏一个作品,了解它的创作背景很重要。而华应龙老师执教的这节课,是在汶川大地震两周年前夕,应邀去四川省什邡市讲学。到达什邡市,看到宽阔的公路、崭新的民房、绿油油的庄稼、靓丽的学校和地震遗址公园中倾斜的楼房、扭曲的管道、废墟中的书包,华老师在教学的最后做了这样的设计:

首先,华老师取出五种颜色的纸,每种颜色一沓。拿起一张,对折再对折,问学生“平均分成几块?”“每块纸折一只千纸鹤,这么多纸能折多少只这样的千纸鹤?”老师根据学生的需要提供了相关的信息,学生理解了4×50×5=1000(只)这个连乘算式的含义。

接下来,华老师问:“折出的千纸鹤准备送给谁?”其中一个学生说:“想送给玉树的小朋友”,华老师与学生分享了一篇“克雷斯承若传递爱心”的文章,引出一个连乘的式子“一个人的爱心×你×我×他×……=美好的人间”,又结合自己到汶川的感受引出另一个连乘的式子“一个人的爱心×13亿×365=爱的海洋”,还说:“有了爱的海洋就可以解决任何问题”,点出了本节课的课题——“解决问题”。

华老师带领可爱的学生借助解决千纸鹤问题,既对连乘问题的解题思路进行了深化与巩固,也为生发出爱心做了物质上的铺垫,此题、此景、此情让我看到了“数学”那鲜活的生命,领悟到“大教学观”带给学生的收获何止课本那一点点!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洛阳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武进区洛阳镇永安里路145号 E-mail:wjlyxx@wjedu.net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1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