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舟诲海》读后感
发布时间:2017-05-02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汤云霞

书名  

《泛舟诲海》

作者  

傅东缨

出版社  

教育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1.5

作者阐述的主要问题、阐明的主要观点  

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着另一棵树,一颗心感动着另一颗心的事业。 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所以为教育,正因为它是人格心灵的“唤醒”。

读书心得(结合自己教育教学工作、学习、生活等)  

   心灵是一片肥沃的土地,种下一颗爱的种子,它会长成一轮红日,种下一个崇高的理想,它会化作一叶风帆。只要有阳光和雨露,世界就永远充满希望。学生是发展着的独特的工作对象,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这是师生之间心灵交汇的行之有效的途径。课堂上教师一次推心置腹的谈心,一个信赖的目光,一个温柔的微笑,几句温和的话语,都有可能成为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上的不竭动力。而在课外活动中,和孩子们一起踢毽子,一起跳大绳,一起打球……与他们打成一片,以朋友的姿态和他们交谈,共同挖掘生活中、学习中的问题,便能更全面、深刻地了解孩子们的心理。我深刻记得书中的一句话:“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中去,就会发现那是一个广阔而又迷人的新天地”。我想,踏上工作岗位仅仅三个月,我已经看到了其中的美丽,并体味到一种满足与幸福。

  教育就是用灵魂塑造灵魂,用教师的灵魂去塑造学生的灵魂,教师的人格就是教师的一切。《泛舟诲海》里有这样一段话:“教师的示范性会在学生的心灵深处形成一股排山倒海的内化力,正所谓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泛舟诲海》中出现最多的话就是“对心灵穿透力最强,对精神作用力最大,对人生影响力最久的教育,莫过于自身竖起榜样的路标。”在辛勤的耕耘中,教师会成为学生们最信任的人,成为学上门最依赖的人。让爱做主,用心去教育学生;为爱忙碌,便犹如屋檐下面筑巢的春燕。

读者:汤云霞 201752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洛阳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武进区洛阳镇永安里路145号 E-mail:wjlyxx@wjedu.net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1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