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一间辽阔的教室》之《哪怕只是徒劳》有感(莫阳)
发布时间:2019-04-30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莫阳

明知不可为?为之!

——读《一间辽阔的教室》之《哪怕只是徒劳》有感

武进区洛阳中心小学  莫阳

每天,我们一日三餐,这是一种为食物奔劳,从中汲取人体所需要的营养。每天,我们还应为成长而奔劳,从中汲取生命所需要的精神食粮。尽管一天教学下来,很是疲乏,但书桌上的《一间辽阔的教室》似乎在指引我去探索。于是,一场短暂而必不可少的阅读之旅开启。

“徒劳”是指白费心力的意思。这篇文章的文题是说就算是白费心力,也想尝试一番。

周春梅老师和我们大多数老师一样,也遇到了“问题”学生。这类学生真是伤透了每个老师的大脑,哪怕他今天在教室或课堂上是安稳的,明天又会怎么样就不得而知了。我也常常为这类学生而苦恼,其实他们拥有一份“灵巧”,只是用错了地方,使得态度与习惯问题屡屡得不到解决。周老师分析这些学生往往走向两个极端,要么有过之,要么不及之。

教育家们常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我常常认为这大概是和我脱不了关系了,因此常常反思自己的不足。直到读到这篇文章,从周老师的话中才明白,教师不应该认为自己能教所有学生。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医生、医院救不了每个人,教师也同样如此。那是不是就是说教师对于“问题”学生就不管呢?不是的,实际上,要在家庭、学校、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才有可能取得不错的效果。而我们作为教师,可控制的因素只有我们自己罢了,显得微乎其微。

那我们要不要去试试?要,哪怕只是徒劳。尤记得那个孩子,他因为从小和爷爷生活,所以性格孤僻,对老师是爱答不理,由着自己的性子来行事。那时候,我刚成为教师,初生牛犊不怕虎,就不信自己不能改变他。我一次次去和他谈话,和他谈心,试图打开他的话匣子。谁知,他就是我行我素,俨然一副不可一世的样子。我有些灰心丧气,打起了退堂鼓,正在这时,他爷爷告诉我,孩子回去开始慢慢和他交谈了。看似我以为的徒劳没想到居然开始起效果了。于是,我再接再厉,他在班上慢慢开始和人交流,也打开心扉,每堂课他都能举手回答问题了。

孩子的心不是铁做的,你哪怕是徒劳地去磨,总会光滑的。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洛阳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武进区洛阳镇永安里路145号 E-mail:wjlyxx@wjedu.net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1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