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教师》读书笔记(顾静飞)
发布时间:2017-04-10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顾静飞

读书 笔 记

书 名

《致教师》

作 者

朱永新

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5.08

作者阐述的主要问题、阐明的主要观点

关注到每一个生命,每一个日子、每一个课程是一间教室能让人感到幸福的缘由之一。而这间教室里的引导者——教师的状态,更加值得我们去关注。

朱永新先生围绕教师提出的教师关心的重要问题和教师成长的关键问题,如“成为教师的理由”“怎样具备好教师的慧眼”“如何书写教师的生命传奇”“怎样过一种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四大方面,一一为教师“解惑”。

教师,既是一份职业,也是一个志业;那既是一份职责,更是一种使命。让教师能过上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给教师带来职业的尊严与幸福感,点燃教师的激情,成为教育的追梦人,是朱永新先生这本书的初衷。

读书心得(结合自己教育教学工作、学习、生活等)

如果教师的幸福只是来源于学生的一张试卷、一个好的分数,来源于遥远的未来,来源于学生成为人才以后,教师就不可能成为一个享受教育幸福的人,也不可能成为一个受学生欢迎的人。

教育生活中有没有体验到幸福,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敢断言,现实中体验到幸福的老师不是很多。因为在我们的教育历程中,并没有用爱心去施教,也很少用心去体验。每天的教育生活都是昨天的简单的重复,虽不是“昨日的旧船票”,但新的内容却是少之又少。究其缘由,我认为是对教育内涵的领悟和理解不够造成的,大多老师的幸福可能仅仅局限于学生的分数、各类评优选莫、未来成才的学生,因此不会体验到教育的幸福。如果把教师职业理解为能够真正地影响几个学生的生命,真正地走进他们的心灵,真正地成为学生生命中的“贵人”,那么,结果可能就不会是这样。

当然,幸福也是双向的。你没有对学生付出,没有赢得学生的爱戴,师生关系不和谐,教学成绩一团糟,这样的话,幸福肯定不会“来敲门”。

因此,在追寻教育幸福的旅程中,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业绩也起着关键作用。我想,教师,首先应该成为一名让学生瞧得起的老师。

如何做一个让学生瞧得起的老师?朱老师用陶行知的“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做了诠释。

学高为师,就是课上的精彩,学生乐意听;教学成绩优秀,升学率高。课堂上师生都有收获,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生命得到绽放;学生在老师的组织下自主学习,学有所得。而取得这些,不仅要靠老师娴熟的课堂驾驭能力,关键的还是教师的基本素养。而取得优异的教学成绩,不靠题海战术,而是教师平时卓有成效的训练,在应试中水到渠成,一挥而就。

身正为范,就是要严以律己,个人道德、品格、人格“几臻完美”,有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合乎一名教师的起码要求,道德情操至高无上,始终是学生的表率。

朱老师说:“一个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个天生不安分、永远会做梦的人。教育的每一天都是新的,每一天的内涵与主题都不同。教师只有具有强烈的冲动、愿望、使命感,才能提出问题,才会自找‘麻烦’,也才能拥有诗意的教育生活。”我想,教师就该这样,每天的教育生活都是新的,每天都有新的教育生活。

读者:顾静飞                2017年3月16日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洛阳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武进区洛阳镇永安里路145号 E-mail:wjlyxx@wjedu.net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1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