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语文课堂中的说话训练
从事低年级语文教学,我常常能碰到这样的情况:课堂上我提出问题,学生们争先恐后、跃跃欲试,表现欲望非常强烈,可很多学生站起来却是哼哼次次、语无伦次,往往一个字、一个词重复几遍,却总也不能表达清楚。如何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呢?建议从语文课堂教学的几个环节入手,把说话训练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之中。
一、“汉语拼音”中训练说话。
汉语拼音是低年级孩子识字和学习的工具。刚上学的孩子,没有经过规范的语言文字训练,但他们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感受语言和表达的基础。入学后,他们最先接触、使用最多的便是汉语拼音,长时间学习字母发音、书写记忆字母字形、拼读音节,使学生们觉得单调、枯燥,产生厌学情绪。怎样改变这种状况,让孩子们能够轻松、愉快地学习呢?可以利用教材中的情境图,以拼音代字,训练学生先说后写,边说边写,把学习字母与说话紧密结合起来。如教学声母“t”与单韵母“i”组成的音节时,让孩子们根据四声练习说话:tī—梯,上学、回家爬楼梯;tí—提,妈妈每天提醒我上课认真听话;tǐ—体 我最喜爱上体育课;tì—嚏 冬天感冒打喷嚏。学生可以根据四声先组成不同的词,再说一句完整的话。这样不仅巩固了所学的音节,使字母教学变得丰富活泼,也能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
二、“识字”教学中训练说话
识字教学贯穿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各个阶段,尤其是低年级,识字、写字更是重要的学习任务。一年级孩子入学后,刚刚接触到汉字的学习,虽然只要求会读、会认,但是汉字的学习对于他们来说,还有一定的困难。特别是一些抽象的字,应该在课堂上设计一些活动,在活动中学习汉字,同时渗透说话训练,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例如在教学“前、后、左、右”几个表示方向的字时,可以先找五名学生站到讲台上,引导学生观察说话:谁站在谁的左边?谁站在谁的右边?谁站在谁的前面?谁站在谁的后面?学生一下子来了兴趣,争先恐后。在学生有了基础后可以趁热打铁,让每个人在自己的座位上练习说话:某某坐在我的左边,某某坐在我的右边……最后用生字卡出示“前、后、左、右”几个生字进行学习。在这样的小活动中,巧妙运用学生表达欲望强、思维活跃的特点组织学习,学生不仅爱学、乐学,比较轻松地掌握了生字,又提高了说话能力。
一二年级的课文中有专门的识字单元,就如二年级下册第一课编者出示了这样几组词语:
春节 饺子 拜年
清明 扫墓 踏青
端午 粽子 龙舟
中秋 团圆 月饼
这几组词语都和我国的传统节日有关。在识字安排中编者有意让学生了解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这些节日都有哪些习俗,以及这些节日都有哪些寓意,寄托了人们哪些美好的愿望等。虽然是识字课,但不再是简单的认识几个词语的事情了,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潜移默化地渗透。
这样的识字课,安排说话训练,既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可以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甚至是深深热爱祖国文化。
书上有精美的插图,结合插图,结合所给词语练习说话成了这一课的重点。
先熟读词语,再整体读、指名读、同桌互读、全班齐读之后,可以让学生们归纳出了本课的主题:传统节日。
之后,说话的训练就开始了:
师:这一节课中我们介绍了哪几种我国的传统节日?
生:春节、清明、端午、中秋
师:请同学们看一看图,用给出的词串说一说每一幅图。
生:春节到了,全家人一起忙着包饺子,吃饺子,可热闹了。
生:春节到了,我们到亲戚家去拜年。
生:端午节到了,我们吃粽子。
生:中秋节到了,爷爷奶奶和我坐在桌边赏月。
…… ……
师:除了书上介绍的传统节日,你还知道哪些传统节日吗?
生:我还知道元宵节。
师:非常好。正月十五是元宵。课文中的节日都是在什么时候呢?
生:春节在正月初一。
生:端午节在五月初五。
生:清明节是4月5号。
…… ……
师:你知道这些不同的节日都有哪些习俗呢?
生:端午节我们要吃粽子。
师:为什么要吃粽子呢?其实这里是为了纪念我们古代的爱国诗人屈原的。
…… ……
师:这些传统节日,你最喜欢哪个节日呢?
生:我最喜欢春节,因为春节有红包拿。
…… ……
在这样轻松的谈话中我们学习了我国的传统节日,了解了传统节日的日期和习俗,也越来越喜欢中国的传统节日。课虽然上得很简单,但在这种轻松的谈话中同学们练习了如何用语言来表达。
三、“口语交际”中训练说话
教材中“口语交际”这一内容的设计,就是为了加强学生的说话训练、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而安排的,如果能够很好地利用,势必对学生提高说话能力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所以每次课前,建议要反复研究教材中所给的交际内容,准备大量的材料。
“口语交际”是一个系统的说话训练项目,要力求做到少讲、精讲,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说、愿意说、会说。同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中练习说话,学会交流。
四、“课文插图”中训练说话
课文插图是帮助学生理解内容、深化学习的一种辅助手段,在教学中恰当运用,能够训练学生说话的条理性。
首先让学生按顺序逐一观察,说出插图的大概内容,然后连起来说。然后图文结合学习课文,让学生明白课文是怎样描述插图的,哪些话、哪些词语写得好,从而帮助学生逐渐把话说具体、说流利、通过反复练习,学生说话的内容就有了条理性、具体性、逻辑性。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说话训练要贯穿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训练方式力求多样。”只要我们找准切入点,把说话训练与语文课堂教学的各环节有机结合起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就会不断提高。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