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核心素养发展导向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18-12-06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钱红

例谈核心素养发展导向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设计

 

 

黄小燕

江苏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常州市劳动西路19号

213001

TEL:13961235217

 

例谈核心素养发展导向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设计

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黄小燕

常州市局前街小学教育集团  刘宝杰

 

[摘要核心素养理念的提出,旨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本文尝试从一节省级评优课的分析入手,具体阐释如何在教材解读、学情分析、目标设置、活动设计以及教学评价等教学设计的基本环节凸显核心素养的培养,以期对核心素养导向的英语课堂教学原则做一些初步的探索,为广大教师践行核心素养理念提供实践参照。

[关键词] 核心素养 小学英语 课堂教学设计

 

一、引言

当前,基础教育英语课程目标正在经历从“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走向“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深刻变革。王蔷(2015)、程晓堂(2016)等提出,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强调学生以主题意义探究为目的,以语篇为载体,在理解和表达的语言实践活动中,融合知识学习和技能发展,通过感知、预测、获取、分析、概括、比较、评价、创新等思维活动,构建结构化知识,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思维品质,形成文化理解,塑造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课程目标与教学理念的深刻变化要求我们立足于教学设计的完整流程,形成课前、课中、课后相互衔接、融合的实践链,使得核心素养在学生语言学习中落地生根。

二、课堂教学设计原则

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与媒介、教学评价等,这些要素从根本上规定了教学设计的基本框架和环节。为了保证教学的便捷性,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通常从解读教材着手,在分析学生学习现状的基础上拟定教学目标,并依据目标构思教学活动、安排教学进程、开展教学评价。本文拟结合一节省级评优课,按照此流程框架展开对于教师设计意图和理念的分析,进而阐释教学设计应予关注的问题。

1. 教材解读:全面分析核心素养的发展点

教材解读是教学的重要前提。有效的教学设计取决于教师对文本解读的水平,它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体验、认知过程、 情感发展和学习成效(王蔷,2015)。然而众多教材解读仅从语言知识和技能的单一维度展开,只关注文本知识点的标注和提炼。基于核心素养的教材分析应该从学生的“学习”出发,重在分析教材内容中可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养成的“发展点”,从多个维度思考如何促进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养成,要全面挖掘教材在语言能力、情感态度、文化理解、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学习与发展价值。全面思考并不等于面面俱到、生拉硬套,而是基于教材特点的合理解读。

本次评优课的指定教材为译林版《牛津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单元主题为Christmas)的Grammar timeFun timeSong time三个板块,从课时安排上属于单元第二课时。Grammar time Fun time属于语言知识操练板块,旨在通过趣味性、互动性较强的语言实践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学习并熟练掌握Story time中呈现的语言知识。本单元的核心语言知识是firstnextthenfinally,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衔接词,从语言能力角度看,我们主要思考的是如何确保学生真正理解并初步尝试使用这些衔接词进行连贯的表达。从文化品格的角度来看,Song time部分的圣诞歌曲学习及做贺卡赠贺卡的活动能够让学生了解和体验圣诞文化,我们重点考虑的是学生是否能够突破对于圣诞文化的扁平化了解。从思维品质角度来讲,本单元聚焦于句型“First, … Next, … Then, …Finally,…”的学习和运用,明显指向思维逻辑性的训练,我们主要思考的是逻辑性训练能否融合想象力与思维创造性的培养。从学习能力这个角度来讲,Fun time Song time的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语言学习兴趣,我们思考的焦点是,语言实践活动能否凸显合作和探究能力的培养,从而体现learning by doing的教学理念。

2. 学情分析: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与需求

当前一些学情分析存在两个问题:(1)泛泛而谈;(2)缺乏层次和维度。学情分析仅停

留在对学生的基本特征作出整体性、泛化的描述没有针对具体学生和具体教学内容进行具体分析。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学情分析要从“促进学习”的角度出发,从学生语言学习的宏观背景逐步向具体的学习层面转移。教师要围绕具体的学习内容,分析学生之于学习内容的学习基础、学习困难和学习兴趣,界定学习需要和教学起点。学情的分析可以围绕What they knowWhat they don’t knowWhat they want to know这三个维度展开,以构建学情的完整数据。

教师在课前见面时对一些学生进行了简单的访谈,并结合教者自己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实践经验对本节课的学生学习起点与需求进行了评估,形成如下数据。What they know: 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到了西方人过圣诞节的基本习俗和活动,也初步了解了FirstNextThenFinally的意义和功能。What they dont know: 学生对于核心句型的功能理解还未到位,尚不能在新的语境中熟练运用。他们对于圣诞文化的理解还局限于圣诞活动、习俗等表层信息的了解。What they want to know: 学生对于圣诞文化很感兴趣,但仍需要以情景模拟的方式身临其境地体验、感受圣诞节的文化韵味和真谛,而不只是限于文化行为的表层模仿。 

3. 教学目标:确保核心素养培养的可操作性

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目标是教师基于教学内容,对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诸方面信息的融合和转述是核心素养培养在课堂教学中落地生根的前提教学目标的制定要确保核心素养培养的可操作性。因此,教学目标的描述采用做事的方式加以说明,以凸显语言学习过程始终是一个学生在语言实践活动中进行意义建构的过程。同时,目标设置必须顺应学生的学习演进逻辑,确保子目标之间的层次性和递进行,确保学生的能力素养逐步发展。

教者基于教材解读与学情分析,按照“行为条件+(行为主体)+行为表现表现程度”的方式,制定并描述了如下教学目标:

目标1:通过Story time的复习,学生能够用First、Next、Then和Finally重构Tim的复述,明晰核心句型的功能和意义。

目标2:通过制作贺卡和新编故事,学生能够使用核心句型有条理地描述制作贺卡的流程,并能够比较有创意地、清晰地讲述故事。

目标3:通过学唱圣诞歌曲、互赠贺卡和玩游戏等活动,学生亲身体验到圣诞节聚会的快乐,进一步深化对圣诞文化及其真谛的理解。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进一步内化first、next、then、finally四个词的意义与功能,并能在新语境中灵活运用。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核心词汇描述做事的顺序,进而独立思考,运用这四个词独创一个属于自己的故事(即在自创的语境中运用核心词汇)。

4. 教学活动:深度融合核心素养的培养

教材解读是基于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来挖掘教学内容对于学生的发展价值,而课堂教学的展开则是通过施行具体的学习活动落实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达成课堂教学目标的关键环节和过程。

1)融语言能力培养于语用活动中

语言能力是指借助语言以听、说、读、看、写等方式理解和表达意义的能力,它要求学

习者整合听说读写看这些语言技能并经由语境与语篇等传递意义,进行人际交流(陈艳君,刘德军,2016)。因此,教师要基于文本情境,设计多种输入和输出活的语用活动来促进理解和和表达有意义的语言,要帮助学生理解语篇内容,明晰核心知识的意义和功能,提升语言理解能力,并在语言运用过程中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本课的复习环节,教师创设了Tim向爷爷奶奶描述圣诞活动这一情境,利用PPT和录音呈现了年幼的Tim杂乱无序地描述以及爷爷奶奶一头雾水神情,引导和启发学生尝试使用帮助本课的四个核心词“firstnextthenfinally” 来帮助Tim,最终形成了一个更清楚、更有条理的活动描述。这个活动,旨在帮助学生Tim前后表达的变化中进一步理解firstnextthenfinally这四个衔接词的语用功能。而其后Fun-time环节阐述如何做卡片的活动以及最后的看图编故事活动则用于推进学生运用关联词来进行有序、灵活和创造性表达。

(2)融文化品格培养于活动体验中

一种语言的学习不仅仅局限于掌握其语言使用技巧还应对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进行

深层次的把握(陈艳君、刘德军,2016)。由了解走向理解,最终形成对于文化的正确态度,这是学生语言文化学习以及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达成的重要路径。文化品格的培养不能仅通过说教和贴标签的形式完成,体验和参与是更为贴切和有效的方式。因此,教师要顺应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来创设情境,力求学习活动的情境化、趣味化和活动化,以激发学生对于学习内容情感共鸣和思维参与,提升对文化内涵的理解。

在本课中,教师创设了“圣诞party”的情境,顺应学生对于圣诞文化的兴趣以及快乐体验的渴望,巧变课堂为聚会,学生成为party的参与者,老师则成了主持人,分别展开了Have a partygive presentsEat a turkey三个连续的活动,将song timegrammar time fun-time的学习活动有机串联起来。共唱圣诞歌、做贺卡送贺卡、变魔术“吃火鸡”等活动,将语言学习和文化体验融为一体;而火鸡图反面通过魔术药水呈现出来的句子:“What’s Christmas about?”,则引出了一首关于爱和祝福的圣诞小诗。这些活动使学生不仅仅限于对于圣诞知识、圣诞活动、圣诞礼物等表层信息的了解,更能够提升和丰富他们对于节日的意义和价值的理解,有助于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3)融学习能力培养于生活情境中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中的学习能力不同于学习策略,既包括学习方法和策略,也包括对英语和英语学习的一些认识和态度(程晓堂、赵思奇,2016)。对于小学生来说,生活化情境的设置,不仅能引发学生的代入感,形成对于语言学习的积极情感;同时真实的生活实践提供了真实的问题情境,有机融合了语言知识学习、技能的培养和生活实践能力的发展,为学生的自主发现、合作探究以及灵活表达、弹性生成留下空间,为学生自主选择做事和交际的策略与方法提供机会。

在“give presents”活动中,主持人(教师)鼓励party参与者(学生)自己动手做贺卡送给同学和朋友,并用四个核心词汇彼此交流做贺卡的顺序。教材中给我们提供的是制作贺卡的四个步骤,但教师并没有让学生按照课本流程亦步亦趋,而是放手让他们自己动手实践,并观察和总结自己的制作步骤。事实上,学生确实有不同的制作方法和步骤,他们可以用3步完成,也可以用5步完成;他们可以独立完成整个过程,也可以和同伴合作互助完成;他们可以说“First, … Next, … Finally,…”,也可以说“First, … Next, … Next,... Then,... Finally, …”等等。语言学习的过程不仅是对知识的加工和认知,还是其面对问题整合和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4)融思维品质培养于综合活动中

思维品质表现为一个人的思维在学习过程中,以辨析、分类、概括、推断、分析等方式

呈现并体现在其逻辑性、批判性、创造性等方面的水平和特点(陈艳君,刘德军,2016)。语言理解和语言表达本质上就是一个概括过程,离不开观察、记忆、对比、分析、推理、综合、概括等思维活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输入和输出机会,在综合运用语言的同时,将学生的思维发展、文化认识、学习情感等方面融入其中。综合性活动的设计,既要呵护了儿童与生俱来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激励生成更多高阶思维活动,也启发学生利用诸如分析、评价和创造这些较为复杂的认知过程,在知识之间建立更为深度的联系,促进知识的记忆、理解与运用。

在本课的最后一个板块 ,教师在设置了tell a different story的活动。教师呈现了四张情境图,其中有一张空白图,故事主题是“Christmaspresent love,要求学生可以随意排列图片编出不同的故事,但必须用“firstnext, then, finally”来有序讲述故事 

空白图的存在,不仅仅留给学生想象故事情节的空间,也让他们可以通过变换图片顺序,建构出属于他们自己的不同的故事进程,并借助于衔接词来展开有序连贯的表达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经历了从有序表达、灵活表达到创造性表达的过程,这是他们整理和概括自己思维的过程, 也是思维发展清晰可见的过程。

5. 教学评价:基于核心素养的学习证据分析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课堂教学评价必须基于课堂上真实的学习发生情况展开。课堂观

察者需基于研究主题,通过课前会议充分了解教者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确定观察维度,制定观察量表,课中坐在学生身边(分层次选择个体观察对象),借助于观察量表,记录学生在各个教学活动中的集体反应和个体学习过程和结果,以拥有充分数据。课后对于学生的学习表现先陈述,后评价,再建议。所有对目标达成情况的观察和分析都是建立在学生学习证据的基础之上,课堂观察的重点不再指向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而是分析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质量,以及影响学习过程和结果的因素,基于学习证据推论学生通过本课学习核心素养达成情况,“教—学—评”内在统一的路径获取教学反馈信息。

基于本节课的目标重点和主要内容,观课团队着重分析本节课教学目标的达成度,遵循课例研究的方式,制定了基于个体和集体表现的课堂观察量表。观察量表包括教学目标、教学环节和步骤、学生反应、学习活动描述、说明/评论/备注等。集体反应按照举手人数分成三个等级,个体反应则从表情(轻松-紧张)、举动(踊跃-退缩)、语言(流利-困顿)三个维度进行观察和记录。课后会议的汇报和描述则力图还原学习现场,通过讨论和分析,发现学生学习存在的问题,为后续的教学重建做好铺垫。

三、结语

核心素养发展导向的小学英语教学指向对于学生发展最有价值的教学内容指向学生发展最有价值的思想方法、学科能力与人文精神指向最有效的教学活动设计与评价。英语学习是个“知行合一”的过程学生只有通过各种实践活动主动建构意义、发展思维,形成策略才能促进自身的语言学得。英语教学也是一个知行合一的过程。教师要将核心素养培养的目标内化于心,从多个维度解读教材的学习价值,在鲜活的活动体验中调动学生的主体性,提升他们的语言能力、思维品质和文化意识,并以真实的学习表现作为学习评价与反馈以及教学改进的客观依据。

 

 

参考文献

程晓堂,赵思奇. 2016.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J]. 课程·教材·教法, 36(5): 79-86.

陈艳君、刘德军. 2016. 基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本土英语教学理论建构研究 [J]. 课程·教材·教法, 35(3): 50-57.

王蔷.2015. 从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J], 英语教师,(16):6-7

译林出版社. 2014. 义务教育教科书.英语(三年级起点)五年级上册[T]. 南京:译林出版社

注; 本文系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第十一期立项课题“以学习为中心的《牛津小学英语》新教材课型范式研究”(2015JK11-L067)成果之一、全国教育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依托课例研究的英语教师学科教学知识发展研究”(DHA130267)的成果之一。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洛阳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武进区洛阳镇永安里路145号 E-mail:wjlyxx@wjedu.net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1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