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学部相约星期三见闻纪实之二
一(10)班家访记录
12月5日下午,洛阳中心小学一(10)班班主任陈翠华老师和数学老师邵晓璐老师利用空余时间去三个孩子家家访,了解下孩子的家庭环境和孩子在家的表现。
第一个家庭的孩子比较憨厚,课堂上表现比较积极。去了他家,接待老师们的是孩子的妈妈和爷爷奶奶,整体感觉这是一个非常温馨的家庭。家里布置得井井有条,他的妈妈还带老师们参观了孩子的房间。那是一个简单的房间,房间内陈设很少,一张高低床,一张书桌,一个衣柜。在与孩子母亲沟通过程中,老师发现,她是一位大大咧咧的女人,但对孩子的学习很上心,因为她的大儿子没读书吃了不少苦头,所以在小儿子身上下了不少功夫。由于她的知识水平有限,工作比较忙,所以将孩子托给了晚托班。每天下班回来后,接了孩子回来吃饭,再陪孩子看看书听听故事。这是一个用心的家长。
第二个家庭的孩子家庭作业质量很差,但却是个机灵的孩子。接待老师的也是孩子的母亲,她妈妈诉说,她是个文盲,不认识字,孩子的爸爸忙工地上的活,根本没人辅导孩子。老师们告诉家长虽然孩子在学校表现还不错,但课堂时间毕竟有限,如果不及时巩固,孩子的学习基础就打不牢。孩子的妈妈说她的大儿子当初读书时一点都不要家里人操心,依然能够考上前黄。为什么这个小女儿的学习这么烦人?老师们表示能理解她的疑惑,同时也告诉她,时代不同了,孩子的整体素质也上去了,学习的内容也深了,不能拿以前的标准来衡量现在的教育现状。既然妈妈不识字,那就应该让爸爸多辅导孩子的学习,或者把孩子送到晚托班,总之不能荒废了孩子的学习。刚进入小学,孩子的学习习惯很重要,这个时候一定要有人来监督,毕竟孩子的自制力较弱。一旦孩子的好习惯养成,后面的学习就会省心很多。孩子的家长接受了老师的意见,也期待孩子的作业能有明显地改进。这是一个虚心的家长。
第三家是一对双胞胎家,这对双胞胎兄弟口齿不太清楚,接受能力较弱,但从没有落下课程进度,老师知道父母肯定费了不少心思。这对双胞胎兄弟上面还有一个姐姐,现在读六年级。姐姐也有所耳闻,是个特殊儿童。有这样的三个孩子,父母的辛苦可想而知。但是走进家庭,觉得整个家庭非常的和谐,也充满了欢乐。孩子的妈妈知道自己孩子的缺陷,她承认自己的孩子“笨笨的”,但决不放弃。每天下班后就是陪着三个孩子写作业,先辅导两个小的,再辅导姐姐,等三个孩子的作业弄好自己上床睡觉已是十一点了。孩子先天的缺陷她无能为力,但她相信后天的努力可以改变孩子的命运。这样的家庭,这样的父母,给我们带来了满满的感动。这是一个耐心的家长。
家校联系是学校和家庭之间的纽带,是老师和家长沟通的桥梁,家校合力,才能使得孩子得到更好更有效的发展。
(洛小通讯组 撰稿:陈翠华 摄影:邵晓璐 审稿:戴鸿)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