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5
常州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
开题论证书
学 科 分 类 小学英语
课 题 名 称 微课在小学英语学科教学中
运用的实践研究
课 题 负 责 人 陈蓉华
负责人所在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洛阳中心小学
2018、09
开 题 时 间
常州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制
二〇一八年九月制
一、开题活动简况(开题时间、地点、评议专家、参与人员等) 活动时间:2018年11月1日 活动地点:洛阳中心小学会议室 到会专家:武进区教育局教研室 宋惠平 参与人员:课题组成员 活动仪程: 1.课题组负责人陈蓉华汇报。 2.专家论证。 3.课题组成员研讨,向专家咨询。 4.部署下阶段课题研究工作。 |
二、开题报告要点(题目、目标、内容、方法、组织、分工、进度、经费分配、预期成果等,限5000字,可加页) 第一部分:课题概况 课题题目:微课在小学英语学科教学中运用的实践研究 (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1、有关概念界定 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技能点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与学活动的视频。本课题中主要是指与英语学科相关的前置性、课堂中、后展性学习活动中与学习内容相关的视频资源。 开发:本课题中的开发,主要是教师根据英语学科教学的需要,拍摄、制作、下载、改编、购置适合学生学习内容的微型视频。 应用:是指适用需要,以供使用。本课题是指英语学科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开发并使用的微课。在微课的使用中,除原创性的微课外,还可以将外来的微课应用到英语教学之前、之中和之后。 2、理论依据 翻转课堂理论在于教师创建教学视频,让学生在课外观看视频中教师的讲解进行学习,回到课堂上与教师、同学面对面交流和完成作业的一种教学形态。这种形态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学生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转变。但同时要求教师,转变角色,准确定位,改变观念,改进方法。 尝试教学理论的基本观点是“学生能尝试,尝试能成功,成功能创新”,特征是“先试后导、先练后讲”。建构主义理论主张学习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3.理论假设 预期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课题组成员能熟练掌握微课程的制作方法与技巧,并不断探索与实践,形成微课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的有效策略与方法,提高教师的学科教学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和能力。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及移动互联网终端设备的悄然兴起,教育正进入一场基于信息技术的伟大的变革中。平板终端的崛起,使其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率不断提高。各校都开始开展基于“互联网+”的信息化教学环境的建设,并在信息化环境下学校教学的探索与研究。 传媒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微”字为代表的文化家族悄然诞生,迅速繁衍形成了许许多多的微群落:微信、微课、微电影等。微课作为刚刚兴起的教育形式,正迅猛发展。微课内容少、时间短、资源容量小,其制作简单,便于操作、设计精巧、学习方便、针对性强、效率比高等特点满足了大众学习的需求。学生、家长和教师都能方便地通过终端设备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进行学习。 国外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展的翻转课堂研究对于微课的产生做了深厚的理论铺垫和准备。2006年,美国学者萨尔曼﹒可汗推出可汗学院,在美国基础教育领域风靡一时。2007年,有学者在可汗学院的基础上推出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使简短的课程发挥传统课程的主要功能,同时又展现出与传统课程不同的 “个性”。美国学者(2009年)Morris微课基于网络形式存在,为现实课堂的教学模式提供一种新思路。 国内首先提出微课的是佛山教育信息中心的胡铁生老师,于2012年提出了微课的概念,并在佛山市中小学中组织了微课竞赛。2012年9月,由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主办的第四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应用”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活动暨第一届中国微课大赛,标志着国内开始对微课进行了探索、研究和实践。 目前微课的发展趋势仍沿着重组与创新路线走来,微课的开发热潮正在各个校园内兴起。微课得到了中小学教师的认同,并运用于日常教学实践。尤其是移动技术、视频压缩与传输技术的进步及普及,使用微课在课堂中的运用成为可能。 我校是一所规模宠大的农村小学,其中在职英语教师二十多名,三到六年级学习英语学生二千多名。如何让这么多的孩子得到优质的英语教育,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知识学习模式的转型,传统的英语教学方式已不能满足教育教学的需求,需要寻找一种新的方法,促进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我校于2014年引入了微课,进行了微课制作及使用的培训,开展了微课制作比赛活动。相比其他学科,英语学科的微课制作起步较晚,也没有将微课的制作指向教学,缺少明确的目标性。而网络上的众多英语微课也缺乏运用的针对性,直接拿来运用并不适合我们的实际教学需求。基于以上分析,微课在小学英语学科教学中开发与应用的研究,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旨在探索微课在小学英语学科教学中运用的方法及策略。培养教师设计、制作和开发英语教学微课的能力,积累在学校教学中合理开发与运用微课的方法与策略。同时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包括提高理论素养与积累实践经验,以及变革课堂教学。更重要的是有效促进教师与学生全面、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培养教师应用新技术、新媒体改变教学现状,提高教学能力与质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充分挖掘学生潜能,发展个性特长,提升创造力。 (三)研究目标 1、通过实践,开发校内英语的原创优质微课资源;收集相关的他创微课资源,整理、建立起我校的英语微课资源库。 2、通过实践,提炼出一定数量的微课在英语学科中应用的范例。 2、通过实践,总结、提炼、抽析出具有本校微课开发与应用特色,微课在小学英语学科中应用的相关策略。 3、通过课题研究,培养教师设计、开发微课的能力,积累合理、科学运用微课的经验,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包括理论素养的提高与实践经验的积累,以及教学方法、教学策略的改进,提高教师对教学的掌控能力和教师自身信息化水平。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改变学校英语课堂教学的教学方式,从中寻求教与学的全新生态。 (四)研究内容 1、自主创新、开发符合学校教学实际的英语微课资源。 通过实践研究,开发校内英语的原创优质微课资源;收集相关的他创微课资源,研究这类资源的切割、修正、合并等方式的使用,把他创微课本地化,符合本校英语学科教学实际。 2、建设小学英语学科教学中应用的微课资源库及典型范例库。 教师在英语学科教学研究中,教师通过下载、截取、借鉴、开发的微课,应用于课堂教学,通过实践和提炼,归档保存,形成具有校本特色的微课资源库。把教师在实践中比较成功的案例拍摄成视频保存,形成校本特色的范例库。同时,对微课开发与应用的途径、方式,微课作品的评价,进入学校微课资源库的微课要求、资源库的的微课如何下载应用都要进行相关的研究。 3、研究微课在小学英语学科教学中的开发与应用策略。 课堂教学具有复杂性、多变性和艺术性,课堂教学既丰富多彩,又千差万别。同一微课在不同的课堂教学中产生的效果也是不同的。因此,微课在不同的学科教学中的开发与应用的方法及策略也有所不同。通过研究,要形成英语学科微课开发与应用的策略及方法,并能在学科教学中推广应用。通过课堂教学的实践活动,对微课进行相应的提炼,做好二次开发的实践研究。 (五)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文献研究法就是对文献进行查阅、分析、整理,从而找出事物本质属性的一种研究方法。在本课题研究中先查阅与微课设计相关的文献资料,包括基本理论、研究现状和具体案例。同时了解微课制作的相关技术及运用的情况。 2.行动研究法 所谓行动研究法,就是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的研究,就是要创造性地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所谓行动研究,其特点是在自然条件下进行实践,并对实践进行不断的反思,通过计划、实践、观察、反思四个步骤进行。前两步是实践阶段,与正常工作任务一致,后两步是反思阶段,对实践的结果进行观测,看任务完成得如何,然后寻找得失原因,制定出对策,以便指导下一阶段的实践。 (六)实施步骤 本课题主要围绕微课在英语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的研究,我们准备分四个阶段进行。 1. 准备研究阶段(2017.9-2017.12) 筹建课题组,确定研究内容。申报立项,制定研究方案。开展宣传动员,提高认识、统一思想、达成共识。为研究的顺利展开打下基础。 2. 文献研究阶段(2017.9-2017.12) 开展文献研究,系统搜索有关微课程理论资料、技术资料与实践经验资料等,加以整理,初步形成校本化的学习资料,组织教师学习,并拟订相关的微课开发、教学应用建议和评价体系。为下一个阶段的研究指明方向。 3. 具体研究阶段(2017.9-2019.12) 组织教师开展实践研究,并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专题性教学研究活动,将成功的微课应用策略及方法及时小结与分享,并在分享、学习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和提升运用策略。 4. 总结研究阶段(2020.1-2020.4) 深入细致地总结,形成系统性、规律性的认知。完成对实验论文、个案及应用方法及策略的总结。完成实验报告的成文工作,通过鉴定。 (七)主要观点与可能的创新之处 1、通过实践,开发校内英语的原创优质微课资源;收集相关的他创微课资源,并作出一定的修改,以符合本英语学科教学实际。并将相应的微课资源进入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进行相应的提炼,做好二次开发的实践研究。整理、建立起我校的英语微课资源库;通过实践与探索,提炼出一定数量的微课在英语学科中应用的范例。 2、通过实践,总结、提炼、抽析出具有本校微课开发与应用特色,微课在小学英语学科中应用的相关策略。 3、新的教育形势对学校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课题研究,培养教师设计、开发微课的能力,积累合理、科学运用微课程的经验,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包括理论素养的提高与实践经验的积累,以及教学方法、教学策略的改进,提高教师对教学的掌控能力和教师自身信息化水平。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改变学校英语课堂教学的教学方式,从中寻求教与学的全新生态。 (八)预期研究成果 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完成时间 责任人 阶段成果(限5项) 中期研究报告 文本 2019.12 陈蓉华 杨晔 英语微课资源库 微课资源 2019.12 陈蓉华 杨晔 微课应用教学范例 文本及视频 2019.12 陈蓉华 杨晔 微课论文集 文集 2019.12 陈蓉华 杨晔 微课案例分析 文本 2019.12 陈蓉华 杨晔 最终成果(限3项) 英语微课资源库 微课资源 2020.04 陈蓉华 杨晔 微课论文集 文集 2020.04 陈蓉华 杨晔 课题结题报告 文本 2020.04 陈蓉华 杨晔 七、研究组织: 组长:陈蓉华 副组长:杨晔 核心成员:朱轶倩 沈芳英 蒋怡静 戈彩萍 金菲 宗苏舒 吴彩萍 姜雪峰 钱红 陈婷 第二部分:已做工作 本课题自2017设计立项以来,我们根据课题方案做了一些工作,为本课题顺利开展做好了准备。 1.成立研究组织,学习文献资料。2017年9月,学校的省级课题《微课在小学学科教学中运用的实践研究》顺利开题,在基础上,结合我们英语教学的实际需求,研究确定这一主题,成立了课题研究组织。课题组核心成员分头收集相关文献资料。在收集资料、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召开了多次研讨会,就英语微课的开发与运用有关问题进行了交流研讨,对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思路等进行了再次讨论,达成了共识。充分利用学校周三的集体研讨时间,进行相关理论的学习与分享,多次召开课题沙龙,探讨课题相关问题。 2.集思广益,开发各种类型英语微课。如梳理教学中的重难点开发课后复习、课前预习的微课,尤其是六年级开发了整个年级一个系列的课前课后学习的知识点微课。在课前和课后及时推送给学生,开展翻转课堂教学实践。也有效解决农村孩子在家无人辅导英语的困难。开发根据教学内容适当拓展学生视野的微视频,如文化教学板块利用微视频进行适当的拓展,推送给孩子合适的观看视频。开发适合不同课堂教学运用的教学微课等。一个学年下来,我们共开发各类微课几十件。 3、充分结合校级公开课、学部考核课、名师指导课、信息技术比赛课等所有公开课机会扎实开展英语微课运用的实践研究活动。一个学年下来,平均每人开设了1-2节微课研讨课。课型多样,有阅读指导课、单元复习课、英语习作指导课、综合运用课等,了解学习微课在不同课型中的不同作用,并能及时总结摸索出各种课型中运用微课的策略。收获颇丰,多篇论文和微课获奖。 洛阳中心小学英语微课研究活动一览表 ――《微课在小学英语学科教学中运用的实践研究》 (2017.09――2018.10) 时间地点内 容级别2017.09数字教室英语课题研讨课 5A Unit6 My e-friend(杨晔) 区信息技术比赛 2017.10数字教室英语课题研讨课6A Unit 2 What a day!习作指导课(金菲)区信息技术比赛2017.10数字教室英语课题研讨课6A Unit 5 Signs语法复习课(钱红)名师指导课2018.10五(7)班英语课题研讨课 5A Unit6 My e-friend 第四课时(杨晔) 名师指导课2017.10六(4)班英语课题研讨课6A Unit3 Holiday fun文化板块拓展课(陈蓉华)学部考核课2017.11六(2)班英语课题研讨课Unit 7 Protect the Earth阅读指导课(戈彩萍)校级公开课2018.03数字教室英语课题研讨课6B Project 1 Being a good student综合运用课(金菲)名师指导课2018.03六(6)班英语课题研讨课6B Unit 3 A healthy diet阅读指导课(沈芳英)校级公开课2018.04六(4)班英语课题研讨课6B Unit 6 An interesting country文化板块拓展课(陈蓉华)校级公开课2018.04六(9)班英语课题研讨课6B Unit 7 Summer holiday plans习作指导课(姜雪峰)校级公开课2018.04五(2)班英语课题研讨课5B Unit5Helping our parents复习运用综合课(吴彩萍)名师指导课2018.05六(7)班英语课题研讨课6B Unit 7 Travel plans习作指导课(金菲)区督导评估2018.06南宅小学英语课题研讨课 Make a picture book 习作指导课(吴彩萍)区级课题研讨课2018.10六(4)班英语课题研讨课6A Unit 5 Signs语法教学课(陈蓉华)学部考核课
课题组成员论文案例获奖一览表 序姓名论文案例题目组织单位获奖等次 1朱轶倩《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运用微课提升学习绩效》武进区教育学会武进区教育局教研室壹 2陈蓉华《微课,延伸英语教学舞台》 武进区教育学会武进区教育局教研室壹 3沈芳英《让小学英语教学事半功倍》 武进区教育学会武进区教育局教研室壹 4杨晔《巧用微课,让单词教学生动起来》 武进区教育学会武进区教育局教研室贰 5朱轶倩《运用微课“翻转”小学英语课堂》武进区教育学会武进区教育局教研室贰 6钱红 《妙用信息技术,演绎小学英语的别样精彩》 武进区教育学会武进区教育局教研室贰 7戈彩萍 《浅析微课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武进区教育学会武进区教育局教研室贰 8沈芳英《微课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有效运用》武进区教育学会武进区教育局教研室贰 9蒋怡静《微课,你生命中难忘的“过课”》武进区教育学会武进区教育局教研室贰 10沈芳英《课前预习 引入微课养成自主学习习惯》 武进区洛阳中心小学贰 11沈芳英案例 《road safty》武进区洛阳中心小学叁 课题组成员微课、课例获奖一览表序姓名微课、课例组织单位获奖等次1戈彩萍微课《ask the way》常州市武进区教育局贰2杨晔微课课例《Revision: Unit6-Unit7》 中国教育技术年会贰3杨晔微课《Revision: Unit6-Unit7》 常州市武进区教育局贰4陈蓉华微课《a few and a little》武进区洛阳中心小学壹5戈彩萍微课《ask the way》武进区洛阳中小学贰6钱红微课《字母组合ow的发音》武进区洛阳中心小学贰7吴彩萍 微课《How to use will》 武进区洛阳中心小学贰8杨晔微课《字母i的发音》 武进区洛阳中心小学贰9朱轶倩微课《Happy Halloween》武进区洛阳中心小学贰10宗苏舒微课《字母a的发音》武进区洛阳中心小学贰11陈蓉华微课《形容词和副词》武进区洛阳中心小学贰12沈芳英微课《Road safety》 武进区洛阳中心小学叁13金菲《Thinking about my day》武进区洛阳中心小学叁14蒋怡静《there be句型讲解》武进区洛阳中心小学叁
第三部分:下步计划 根据本课题的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结合目前本课题的进展情况,从现在起到下个学期将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 进一步明确研究任务,突出研究重点。 本学期,研究重点仍然为:继续开发适合教学的各类微课,继续研究微课运用的教学策。 2.落实工作责任,完善推进措施。 为扎实研究过程,较好地达成预期的研究目标,取得相应的研究成果,下一阶段将进一步完善研究措施,加大研究工作力度。 一是落实工作责任。根据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和研究计划,将进一步明确各课题组成员的研究任务和工作职责,做到分工合理,任务明确,责任到位。同时建好本课题的网站,给全体成员提供学习研究与交流合作的平台。尤其是网站相关内容的及时传送的管理以及各种资料(论文、案例、微课)的及时收集整理要责任到人。 二是加强学习培训。 邀请相关教学专家来校作讲座,走出去聆听最前沿的信息教学指导,不断接受新的教学技术手段,全面提高老师的信息技术教学水平。 三是继续开展各种形式的研讨。本学期计划以年级为单位,分别开展微课公开课周活动,如六年级共6名英语教师,本学期有3人开设校级公开课,3人将于11月集中开设微课公开课,集中在一起开课,通过比较,会让思维碰撞得更猛烈些,让老师们对微课的研讨感受更深刻些,在活动之后的探讨也会更深入一些。 四是重视成果总结。在研究过程中,各课题组成员要注意及时分析得失,总结经验,提炼思想。撰写更多相关的论文和案例。目前老师的教学工作日益加重,很多老师在实践的过程中做得很好,也付出了很多的努力,但后期总结提炼工作相对乏力。 第四部分、存在问题 1、微课在英语教学中的实践研究在于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技术手段来为我们的课堂教学助力。但一线老师接触学习最新的技术有限,因此开发微课的手段比较滞后,多数微课停留在PPT录屏讲解手段或拍摄视频记录手段,目前也在关注“微视”“抖音”“UVE”等视频拼接手段来展示一些活动情景。处于新手段运用起步阶段,希望得到技术的支持。 2、目前老师的教学工作日益加重,很多老师在实践的过程中做得很好,也付出了很多的努力,也能形成成熟的运用策略,但后期总结提炼工作相对乏力。尤其是课题总结这一块还不是很擅长。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