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 名 |
《中国的品格》 |
作 者 |
楼宇烈 |
出版社 |
南海出版公司 |
出版日期 |
2009 |
作者阐述的主要问题、阐明的主要观点 |
|||
《中国的品格》讲述了:“一个国家、民族的品格,是其文化的外化。近百年来,人们自觉不自觉地在借用西方的思维方式来看待我们的传统文化,这使很多人心中的传统文化已失去了本来的面貌。”有感于此,著名学者、北京大学教授楼宇烈以50年的中国哲学研究为底蕴,厚积薄发,用平实的语言,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详细梳理了中国文化发展的脉络与体系,引导读者去关注、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去发现中国文化内在的品格与精神。 |
|||
读书心得(结合自己教育教学工作、学习、生活等) |
|||
这是本需要反复阅读的书,且一定用沉淀的状态去思索。 这是我,在连续读了两遍之后最真切的感受。一开始,选择在忙碌中抽出一点时间,发现完全进不去书的世界。它的每个字、每个词、每句话都需要你静着心,真实地思考你对它的理解和感悟。这个年纪的我们,处在这样的一个浮躁的年龄阶段,大多数人对浅显易懂“文学作品”或者是网络小说更为“执着”和“热爱”,身处其中不能自拔,对虚幻的空间有了很多无知的遐想。而像《中国的品格》这样的书籍却很少有青年一代去尝试,恰恰就是这样,我们在迷途中把一些本真的东西給遗忘了。一本好书,不仅是要你自己愿意去读,更重要的是有一个引领你去读、声情并茂地说服你去尝试读的人。拿到这本书,令人肃然起敬的五个大字“中国的品格”映入眼帘,带着一种敬畏而又求知的心情开始一次思想的羁旅,并奢求与作者楼宇烈先生进行精神的对话,自然,我心中清楚自己的斤两。 所谓品格,可以说是一种德行、一种品调。何谓“中国的品格”?书中这样写道:“我想是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是中华文明所打造出的一种特有的品质。”这本书从中国文化的基本脉络和基本精神来使读者体悟什么是“中国的品格”。本书分为八章,其中第二章是讲述的是人文精神,是本书的核心部分。而人文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最鲜明的特征,它一方面重视人的精神生活,另一方面强调礼乐教化,讲究人文教育。在现代这个物化越来越严重、人越来越沦为物的奴隶的情况下,人文精神是我们现在社会迫切需要的重要精神。 中国的品格的丢失,也体现在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源性典籍的遗忘。作为一个当代大学生,扪心自问,自己还未将三玄、四书、五经读过,这些书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从不同的 角度阐发了古人的思想,为何大家都不去读呢?我们把文化的根源弄丢了,还不知道从何拾起。 为什么取题为《半遗忘的“中国品格”》?我们深知这些典籍的存在,老师上课问:“你们知道四书五经是哪些吗?”学生拉长了嗓子:“知道。四书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是《周易》《三礼》《书经》《诗经》《春秋》。”师又问:“那你都读过几本?”顿时,教室里鸦雀无声。偶有学生站起来说:“我学过《论语十则》。”我们肤浅的以为知道书名、了解大概就是没有遗忘中国文化,实则不然,不尝试去反反复复地阅读这些文化,你可能会成为一个带着假内涵的中国人。正如在书中说的那样,如果不去了解这些根源性典籍,就很难了解中国的方方面面;反过来,即使了解了中国的方方面面,但不能将它们统摄到这九本书里去,也把握不住中国文化的理论基础和核心价值观。 |
|||
读者:莫阳 2016 年 12 月 5 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