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容忍与自由》--《差不多先生传》有感(李秋云)
发布时间:2016-12-18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李秋云

书 名
《容忍与自由》
作 者
胡适
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1.06.01
作者阐述的主要问题、阐明的主要观点
    《容忍与自由:胡适读本》选取在当时即引起很大反响的十九篇文章,并分为三卷。第一卷,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文明,选录了胡适对于思想文化和学术教育领域之思考。第二卷,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自由,选录了胡适关于自由民主的文献。第三卷,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社会,选录了胡适思想如何推动社会改革的文献。《差不多先生传》,胡适先生创作的一篇传记题材寓言,讽刺了当时中国社会那些处事不认真的人。从处事不认真到处世不认真,许许多多的人就在“差不多”的圈套里度过一生。
读书心得(结合自己教育教学工作、学习、生活等)
胡适曾系统地学习西方近代科学知识与方法,使他眼光敏锐,胆大心细,具有一丝不苟的求实精神,因此他写这篇讽刺小说,来嘲讽那些处事不认真的人,一方面针砭国人敷衍苟且的态度,一方面也可见其弘扬科学精神的用心和薄弱。鲁迅也曾经说过:「中国四万万的民众害着一种毛病。病源就是那个马马虎虎,就是那随它怎么都行的不认真态度。」也有人认为这是胡适对中国民主的一种追求。
“中国最有名的人是谁?”一个问句,直接发问读者,再道出“他人人知晓,处处闻名,姓差名不多”。一针见血,开门见山。
 
     这篇在写作的技巧上,通篇善作讽谕,且自始至终不跳出来作主观批评,而是透过现象与事件描述,使读者自然从中领悟道理,自作判断。例如首段的「人人皆晓,处处闻名」、「差不多先生的名字,天天挂在大家的口头」,用意在讽刺国人个个苟且;第十段写大家都称赞他「真是一个有德行的人」、给他一个法号「圆通大师」,其实是在讽刺国人处事圆滑,凡事敷衍不认真。这样的写作可谓是高明,像极了我们有艺术的教学。要想学生领悟的深刻,可不就是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让他们自己总结发现其中的知识与奥秘吗!
    我上初中时,曾经也做过差不多先生,当时我的数学老师和我说了这样一句话:“差不多就是差很多”,这句话一直刻在我的脑海里久久不能忘记。因为自己想偷懒想马虎,自己糊弄自己,故而说差不多,成了“差不多先生”。现在,我是一名数学老师了,数学是一门眼睛的学科,容不得半点马虎。我必须先严格要求自己,让自己戒掉“差不多”的借口,才能成为孩子的榜样,培养孩子实事求是、认真踏实的好品质,让孩子成为“严谨”先生,以严谨科学的态度对待学习,对待生活。
 
 
读者:李秋云                                              2016 年 11 月10日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洛阳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武进区洛阳镇永安里路145号 E-mail:wjlyxx@wjedu.net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1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