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科学简史》有感(莫阳)
发布时间:2016-12-17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莫阳

 

书 名

科学简史

作 者

W.C.丹皮尔

出版社

人民日报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7.08

作者阐述的主要问题、阐明的主要观点

英国科学家丹皮尔的《科学简史》是一部根植于哲学、宗教与社会生活的科学记述,这本书为我们展示了一幅从远古到20世纪,人类在科学、哲学与宗教的相互联系、共同发展中的历史画卷,我通过阅读这本书,较为完整地了解科学在不同社会文化环境中的发展历程。

读书心得(结合自己教育教学工作、学习、生活等)

一、想法往往产生于一瞬间

落下的苹果触发了牛顿的灵感,这一故事每个人都不会陌生,其实在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以前,已有许多科学家曾经思考过这一问题,比如开普勒就认识到,要维持行星沿椭圆轨道运动必定有一种力在起作用。而正是这个落地的苹果解开了牛顿思维中的困顿和疑惑,也令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产生。据介绍,牛顿在果园里看见苹果坠地时受到启发,从而打开了他解决这个问题的思路。苹果坠地现象引起牛顿去思考物体坠落的原因,同时,牛顿也很想知道地球的吸引力到底有多大。既然在最深的矿井中和最高的山上都能感受到这种吸引力,那么,地球的这种吸引力是否可以对月球产生作用,月球上的物体能否不循直线向空中飞去,而是不断地坠向地球。

这使我想起一句话:一个想法也是一种技术。例如,最新的关于无线电充电的这一想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就会成真。科学技术的产生往往就是在突然迸发的一个想法和灵感。小时候我们用座机打电话,觉得很不方便,每次接电话都要跑到固定的位置上,当时就想要是电话可以随身携带该有多方便。于是,慢慢地,有了大哥大、小灵通,直到现在的智能手机,且智能手机不仅可以打电话,更可以看电视、玩游戏、听音乐等等,这在以前可是无法想象的事情。再比如说“嫦娥奔月”的故事,现今也成为了现实,人类实现了登陆月球的梦想。

、科学需要积淀与合作

这个属于牛顿的时代,却不仅仅只存在牛顿,万有引力的诞生也不仅仅是一人之功,需要的是一个积淀和进一步发展的过程。比如当时的惠更斯最重要的有关圆的研究成果为牛顿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牛顿在对这一问题的深入研究证明了一个具有引力的球体要吸引其他物体时,所有的质量都将集中在它的中心。有了这个证明,把太阳、行星、地球和月球全都看成一个质点的观点,就都显得比较合乎情理了,从而也把以前的粗略计算提高到极其精密的计算。

牛顿对于万有引力的提出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牛顿一直没有公布自己的计算结果,直到他得出了十分精确的数据,可见科学是不容许一丝丝懈怠的,它是一门严谨的学科。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两弹一星,并不是邓稼先、钱学森这一两位科学家的努力,而取得的成功,还有成千上万科研工作者的努力。同样,当代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成功也是与许许多多的航天工作者和相关所有人员的心血分不开的,可见,在科技发展中,合作显得尤为重要,一个人有一种想法,十个人就有十种想法,相互交换就是思想的融合。

科学的发展是永无止境的,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不仅看到了几千年来科学技术的发展,更是看到这些科学家身上勇于探索和冒险的精神,为真理甘于奉献自己的一生,是可敬可爱的人。

读者:莫阳                            2016 年 11 月 20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洛阳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武进区洛阳镇永安里路145号 E-mail:wjlyxx@wjedu.net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1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