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名
|
《聊斋志异》——《公孙九娘》
|
作 者
|
蒲松龄
|
|
|
出版社
|
|
出版日期
|
|
|
|
作者阐述的主要问题、阐明的主要观点
|
||||
|
在《聊斋志异》中,作者蒲松龄为我们营造了一个光怪陆离的世界,人鬼狐妖仙,各式形象都十分生动鲜活。在小说众多的人物中有一类形象是不可忽视的,那便是形形色色的女子。在小说中她们不再是依附于男子的附属,笼罩于男性的阴影之下,她们是真正的主角。作者笔下的这些女子敢爱敢恨、凭心而行,她们或鬼或妖却都独具人情,有情有义,散发出各自的魅力,作者以她们的爱恨情仇表现人情,令读者难忘。
|
||||
|
读书心得(结合自己教育教学工作、学习、生活等)
|
||||
|
《聊斋》以写鬼著名于世,其中也有不少冤魂。不过,由于时代不同,蒙冤负屈的原因也有所不同。如《鬼隶》、《鬼哭》、《乱离》、《野狗》、《林氏》、《林四娘》等,各从不同侧面反映清兵征伐过程中人民蒙受的深重灾难,流露了作者对无辜受害者的同情和对残民以逞的清统治者的愤恨。《公孙九娘》一篇也满是冤魂的怨愤。公孙九娘死于康熙年间于七起义之中,化作鬼魂仍然不忘初心,铲奸除恶,可谓是“义”字当头。这样一位义薄云天的侠女其实也是一位美丽娇羞,多才多艺的大家闺秀。文中这样写道:甥曰:“九娘,栖霞公孙氏。阿爹故家子,今亦‘穷波斯’,落落不称意。旦晚与儿还往。生睨之,笑弯秋月,羞晕朝霞,实天人也。曰:“可知是大家,蜗庐人那如此娟好。”甥笑曰:“且是女学士,诗词俱大高。昨儿稍得指教。”但才貌双全的公孙九娘[1]悲剧的性格,悲剧的命运,使她的爱情有浓重的悲剧气息。小说在写人鬼结合时,只用了“邂逅含情,极尽欢昵”极简单的笔墨写二人新婚生活。公孙九娘的爱情是场悲剧,在她死后十四年后才邂逅了自己的挚爱,是幸?是悲?她与莱阳生的爱情终究人鬼殊途收场。本应该享受片刻幸福时光的公孙九娘不是与爱人厮守,反而催促他离开,这样的爱情相比生死相依更加撕心裂肺,可见公孙九娘更是一位“至情”女子,唯一小小的心愿便是将来可以葬于爱人墓旁,一个民族的灾难凌驾于一个柔弱女子身上是何其的沉重,那份爱看似唾手可得却遥不可及。
蒲松龄笔下有情有义的鬼妖不胜枚举,他究竟欲借鬼之至情至性来说明什么?香玉、绛雪、公孙九娘这样的花妖鬼魅尚且可以有情有义,何况人乎?鬼情亦是人情,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道德在这些聊斋奇女子们身上展露无遗,《聊斋》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有的来自现实生活,有的来自幻异领域,不论他们来自哪里,作品都按照现实生活的逻辑描写他们的性格。是中国古典小说创作中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完美融合的实例。
|
||||
|
读者:陈晨 2016年11月 23 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