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我只是照顾你的花匠
——读《莫愁*家教与成才》有感
洛阳中心小学 蒋建凤
去年11月,我荣升为一名光荣的宝妈。进入教师行业3年有余,如何教育孩子是我工作中一直要思考的问题,如今也密切地融入了我的生活。身份的改变也同样改变了我的工作,体验到母亲的角色后使我在工作中更多了一份慈爱,多了一份视角去审视教育。最近读了《莫愁*家教与成才》一书,书中的一个故事另我大有感触。
“你不是我妈妈,我也不是你的孩子,我是从地里长出来的,你是照顾我的花匠!”正在读幼儿园的孩子小辰因为不愿意按照他妈妈的意愿排练故事,被妈妈批评后,吧嗒吧嗒掉着眼泪说出了这番话。幼儿园一年一度的家庭故事比赛开始了,小辰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去参加故事比赛,意外进入了决赛。为了取得一个好名次,老师建议再丰富一下故事情节,让家人都参与到故事表演里。小辰妈妈根据要求把故事进行了改动,增加了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的戏份。小辰却不肯配合,坚持要按原作参赛。
小辰在反抗妈妈“一言堂”时发表的精彩理论,让我猛然警醒。“你只是照顾我的花匠”——多么精辟的定位理论啊!每个孩子都是独立而珍贵的生命花朵,扎根在土地上,从不属于谁。这让我不禁想起纪伯伦的那首诗:
“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通过你来到这世界,
却非因你而来,
他们在你身边,却并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
却不是你的想法,因为他们自己有自己的思想。
……”
教师于学生而言,“花匠”这一角色定位,更是再贴切不过了。课堂上,我口若悬河,却常常忽略孩子的想法,把课堂变成了老师的“一言堂”,执着于“我想教”,忽略了“他想学”。我忘了,我只是上帝派来照顾你的花匠,我必须尊重你生长的自由。让学生勤思考,善表达,“小花苗”才会茁壮成长。下课后,面对同学们对调皮捣蛋鬼的一次次告状,我常常怒不可遏、严厉训斥。我忘了,我只是上帝派来照顾你的花匠,我的职责便是栽培和呵护,我必须指引你正确的方向,陪你成长。
今生,有幸做一名花匠,尽心尽力,默默守护,哪怕别人家已经春色满园,我也要微笑等待,陪伴“小花苗”绽放属于他们的个性和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