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课堂》有感
工作之余认真拜读了《读懂课堂》,读后受益匪浅,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二章中的“倾听儿童的声音”。
记得自己学生时代,课堂上的我们总是期望着老师能多花点时间倾听我们的心声。总是期望老师能走进我们的心灵。了解我们的想法,这样四十五分钟的课堂时间就变得生动而又短暂了;然而事实上在我们的课堂上,由于教材内容多,词汇量大,一节课很难完成教材所要求的内容,所以基本没有任何倾听学生声音的这一环节,使得课堂气氛沉闷。教师的课堂教学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接收效果因此大打折扣。
如今我刚从事教育工作,教学经验不足。由此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难免会由于教学成绩而浮躁,不能长期静下心来认真倾听学生的声音。有时候遇到什么问题,学生没有发言权,他们的声音是被忽视的。我们大多直接简单的训斥了事,现在看来这是一种多么粗鲁的做法。
不管在我们那个学习的时代还是现在。理解儿童是日常生活和学校教育的基本课题。倾听儿童的声音正在成为学校教育界的共同诉求。这种诉求是支撑儿童学习和成长的重要经验与智慧的结晶。学生的智能是多元的。没有尊卑贵贱之分。一个人的成功是需要多种多样的人类智能的支撑。不能只看某个方面。有的学生逻辑智能好一点,数理化好,就被认为是好学生或英才儿童。体育艺术好而其他方面不佳的学生被认为是差生或问题儿童,这种观点是完全不对的,我们平时遇到的一些考试分数不太好的学生。别的方面的智能可能会比较突出。我们不热衷于应试教育,要尊重发现和研究每一个学生。倾听他们的声音,树立大众主义的教育理念。实现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权,给学生提供挑战高水准学习的机会。
倾听儿童的声音。能够帮助老师及时了解到学生内心需求及渴望。对于老师实施教育,增进彼此感情和促进孩子全面学习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所以说在儿童教育中,倾听即是老师和学生增进感情获得心灵沟通的桥梁,又是老师有针对性实施教育的重要前提。
做一个真正的倾听者,需要爱心和耐心。拥有爱心使教师不会拒绝学生的求助,呼喊和抱怨!拥有耐心使教师不会因为一时难以听到学生真实的想法而且沮丧放弃。持之以恒的忠诚必将换来学生真心的回报。倾听的实质是放下老师的架子,用温暖的笑料去面对学生,加强彼此的沟通和交流。对教师与学生这两个特殊的群体而言。心与心的对话必然由真诚的倾听开始!
读书可以改变教师的精神,气质和品性,“腹有诗书气自华”,阅读会使教师不再甘于平庸,俗不可耐。阅读能够使教师不断增长职业智慧,能使教师的教学闪烁着睿智的光芒。一个精神富裕专业化程度高的教师,他能以自己特殊的职业眼光,跳出课程的引人入胜之处,以最简洁的线条。拉动最丰富的信息,以最轻松的方式让学生得到最有分量的收货。他不仅能让学生学懂学透知识,而且能把教学过程变成一种情感体验过程,和学生一起沉浸于其中,享受于其中,创造于其中。阅读不仅改变教师的品性,而且能促使教师思考人生,从而实现自我的提升和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