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想象中学古诗(洛阳中心小学六11班组稿 加点评)
题记:古诗词是中国民族文化的瑰宝,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它凝练含蓄、形象生动、意境深邃、内涵丰富。学生们在教师启发下进行联想、想象,改写古诗实现了读者与文本的对话。
示儿
洛阳中心小学 六(11)黄兰雁
漆黑的夜晚,狂风呼呼地刮着,发出可怖的啸声,伸手不见五指的树林发出巨大的“沙沙”声,仿佛死神走近,一大片一大片败叶被狂风残酷地卷起,“呼啦啦”跳起了魔鬼的舞蹈。偌大的树林里,只有一间简破的小屋里透着点点昏黄的灯光……
“唉—”屋里发出一声轻叹,一个生命垂危的老人奄奄一息地躺在榻上,神情哀伤。只见他须发皆白,脸色蜡黄,气若游丝,身体出奇的瘦,仿佛只要一阵风就能把他吹倒似的。此时,老人脸色苍白的按着胸口,呼吸急促,咳个不停。儿子一听,立马焦急地跑到老人床前:“爹,你没事吧!”老人摇了摇头,但接着又一阵剧烈的咳嗽,使他无力的瘫倒在床上。“爹!”“我没事,扶我起来罢!”老人卧在榻上,儿子在身旁紧紧握着父亲的手。老人吃力地抬头望着儿子,有气无力地说:“孩儿啊,为父快不行了。”“不爹,您会没事的。泪水溢满儿子的眼眶,他不禁哽咽。”“人各有命,这是上天的安排,只是我伤心的是我的心愿至今未了解,此是吾终生之遗憾啊……”
说到这儿,老人闭了闭眼睛,“我期盼九州合一,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可如今朝廷腐败无能,贪官污吏横行,再加上金兵入侵,国家日渐衰弱……唉—”老人长叹一声,老泪纵横,“不过乱世必出英雄,如果哪日有英雄豪杰带领王朝军队平定了中原战乱,家中祭祀时万万不要忘记告诉爹呀……”老人说到最后,气喘得厉害,仿佛全身的力气都没有了,他想抬起手抚摸儿子的脸颊,最终只是无力地垂下手。“爹?爹?”儿子慌叫大喊,可人已去了不再复返……
这位老人,便是八十多岁的爱国诗人—陆游。
评析:“树林发出巨大的“沙沙”声,仿佛死神走近”,“败叶被狂风残酷地卷起,‘呼啦啦’跳起了魔鬼的舞蹈”开篇就被小作者渲染的悲凉情景所震撼;然后是气若游丝的老人至死牵挂祖国的统一的言行再次令人震撼。特别精彩的是人物集古文的凝练的语言描写,更是深入人心。
示儿
洛阳中心小学 六(11)黄露煜
“呼呼——呼呼——”一阵阵凉嗖嗖的风呼啸而过。在一所简陋的茅草房里露出一丝烛光,被风吹着仿佛马上就会熄灭。房外的几棵树的树叶早已枯黄,叶子纷纷落下来。地上的一层层枯叶早已把大地淹没,还剩那一棵树一片叶挂在树梢摇摇欲坠。
房内,一名年已花甲的老人——陆游躺在病床上,奄奄一息。他的发和须都白了长到齐脖,脸颊也布满白须。双手虽然仿佛只剩下骨头却紧紧握拳。眼神之中透露出无尽的哀伤。可这哀伤是惋惜是悲痛。他在痛什么呢?他在痛自己死后就不知道朝廷有没有收复失地。不过,这些贪官污吏在此地吃喝玩乐,怎会想起那正被金兵铁蹄践踏的人们呢?想到这儿他长叹一口气,眼眶中溢出了一滴泪花……
陆游把儿子唤至身旁,吃力的说:“吾儿啊,我本知道人死后,就什么也不知道了。只是我还有一遗憾呀……咳咳......那就是我死前不能看到祖国统一。如果我死后朝廷能够派兵收服实地歼灭金兵,在你祭祀我时一定要告诉我,那么我在九泉之下也就安息了。咳咳……”儿子听后热泪盈眶:“父亲您别说了!我相信您有生之年一定能看见朝廷将金兵杀甲不的片甲不留!!”
陆游并没有作答,只是长叹一口气。一阵风吹过,人去了,烛灭了,叶落了。
评析:本文前后呼应以景渲染陆游去世时悲凉的景象,更想象了奄奄一息的陆游在临终前不忘收复失地的炽热的爱国之心。语言、外貌和行动的描写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闻关军收河南河北
洛阳中心小学 六(11)祝硕
“安史之乱”,使我离开了洛阳,流亡在剑门关外。
有一天,我街上在购买诗画,忽然看到侍卫贴了一张榜文。我好奇地上前一看:河南河北被收复了!是吗?河南河北被收复了!我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揉揉眼睛,定睛再看确实没错!“安史之乱”平定了,想到可以结束饱受战乱之苦不得不在外流亡的生活,我激动得热泪盈眶。
我立即飞奔回家。一看见妻子和孩子,我立马抱住他们,开心地在原地的转圈,妻子和孩子被我这一举动给愣住了:什么事令我如此激动?我放开他们,对他们激动地大喊:“我们可以回家啦!”妻子和孩子也被官兵收复河南河北的消息给怔住了!妻子流着喜悦的泪水说:“我们可以回家了?我们可以回家了!!”孩子则乱蹦乱跳地说:“耶!!终于可以回家喽!!”我和妻子胡乱卷起书,已无心再读了!!
我在屋子里放声高歌,这歌声传得很远很远……我还在畅饮美酒,突然发觉这酒竟是如此的甘甜,如此的每味。我边喝边唱,直到自己的嗓子哑了,完全醉了,都不知道。我又想起了我的同乡,一个个可能还不知道呢!!我又东倒西歪地跑了出去,一个个地去敲门,并大声喊到:“我们可以回家了!!可以回家了!!”……回到家,我晕乎乎地坐到了椅子上,我又开始饮酒,直到自己睡着了。妻子看到我这样也没有说什么,只是温柔地笑了笑。
终于出发了……我们乘船从巴峡穿过巫峡,从襄阳来到了洛阳。如此漫长的路程却在我们那激动喜悦的心情下,变得短暂了。
到了家,我一时兴起,写下了一首诗:
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
评析:小作者通过想象将古诗变成一个完整的故事,特别是诗人激动喜悦的举动更是形象具体,“畅饮美酒,突然发觉这酒竟是如此的甘甜”,喝醉了酒“妻子也没有说什么,只是温柔地笑了笑”是如此的贴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