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新说(洛小四(12)班作文组稿)
发布时间:2016-06-12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陆敏倩

 

成语新说(四(12)班作文组稿附点评)
 
题记:成语,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每个成语都有其蕴含的道理,往往给人以深刻的启示,读这些成语和故事,仿佛穿越回古代,和古人进行一次思想大交流。如今,有些成语又被赋予新的含义,聪明的同学们又给了它不同的理解,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些有趣的小故事吧!
 
 
新“守株待兔”
 武进洛阳中心小学四(12)班 武鑫莹                           
守株待兔:株:露出地面的树根。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典出自《韩非子·五蠹》记载:战国时宋国有一个农民,看见一只兔子撞在树根上死了,便放下锄头在树根旁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结果自然再无所获! 
在一个月黑风高的晚上,路上阴森森的,伸手不见五指,空中还不时飘着毛毛细雨。这是,有一位衣衫褴褛的乞丐跪在路中间,恳求地问上天:“上天那!你怎么这么不公平啊?求你掉点钱下来给我吧!”
正在这时,有一位富翁打着雨伞向乞丐所在的地方走来,一不小心就被乞丐伸出来的脚给绊倒在地了,口袋里的钱也跟着掉了出来,但富翁毫无察觉,爬起来拍拍衣服就离开了,正巧被坐在一旁的乞丐看见了,他便趁富翁离开后,把钱占为己有了,他还乐滋滋地想:看来上天听到了我的乞求,我以后再也不用去乞讨了,只要等着钱掉下来就行了!感谢上天啊!
从此以后,他每一天晚上都在路上等着捡钱,别人都觉得他很傻,晚上路上怎么可能会有钱呢!都劝他别等了,可他还是想着那天的“奇遇”,不肯罢休。几个星期后,他被活活地饿死了。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想要什么东西,都必须要经过自己的努力才能得到,不能不劳而获。
点评:不管是古人“守株待兔”的故事,还是小作者笔下新的故事,都告诉我们不劳而获是不可取的,想要完成一件事情或者有些收获,必须要自己勤勤恳恳,一步一个脚印,与大家共勉。
 
 
 
“掩耳盗铃”新解
武进洛阳中心小学四(12)班 杨曼佳
掩耳盗铃:掩:遮盖;盗:偷。把耳朵捂住偷铃铛;以为自己听不见;别人也不会听见。比喻自欺欺人明明掩盖不了的事偏要设法掩盖。《吕氏春秋·自知》:“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揜(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闻之;悖也。”
从前,有一个人仗着自己有点小聪明,就整天无所事事骗吃骗喝。有一次,他闲着无聊在街上乱晃,正好看见了一家做点心的店,香气从店里源源不断地飘出来,他就想:这家店的点心可真香啊!肯定很美味,我一定要把它偷过来,然后带回家坐在床上一边看电视一边吃着,那该多惬意啊!想着想着他不由自主地流下了口水。他在家里想出了很多很多的办法,也去做了很多很多次“实践”,但每次都无功而返。
有一天,他终于想出了一个天衣无缝的办法。他买来一个眼罩,把自己的眼睛遮住,确保自己什么都看不见以后,他便向点心店走去,边走边想:哈哈,这下没人能看得见我啦。我一定要拿个够,回去大吃大喝一顿。到了点心店,他就肆无忌惮地去抓点心吃,一边拿还一边沾沾自喜。可当他再次把手伸向那些点心时,被街上巡逻的警察发现了,警察上前盘问他,他支支吾吾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就被带回了警察局,关了好久才被放出来。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以为骗过了自己就能骗过别人,自欺欺人最终会自食其果。
点评:真是一个有趣的故事,古人掩耳盗铃,现“遮眼偷食”,都是自欺欺人的表现,终会自食恶果。诚信,是一个人必不可少的品质。
 
 
 
新“滥竽充数”
武进洛阳中心小学四(12)班 王涵
很久以前,有一个很有钱的富商,他有一个宝贝儿子,他望子成龙的心愿非常强烈,但他的儿子非常不争气,一点儿也不想读书。好不容易读到大学了,他又闹着要退学。父亲没有办法,只好将他送到国外最好的大学去“镀金”。可他在外面也不省心,除了捣乱就是交些狐朋狗友。
转眼四年过去了,儿子留洋归来,可是一回来就收到一个噩耗:父亲的公司遭遇经融危机,一夜之间破产了,父亲受不了这个打击,一病不起,连儿子最后一面都没见到就去世了。本想着回家“啃老”的儿子只能望着父亲的遗像发呆。为了能有个落脚之地,他东奔西跑,拿着他的高学历到处应聘。终于,一家公司打电话给他,表示对他的学历很满意,并同意录用他,还给他很高的报酬。
他在公司里整天无所事事,碰到一些项目就交给手下的人去做,而功劳都是他拿。一天,公司接了一个大项目,老总把所有的资金都投进去了,为的就是能得到高回报。老总是这么想的:既然这个项目是中外合作的,就让那个“留学生”去做吧。老总直奔他的宿舍,开心地说:“这次我接了个大项目,能不能成就看你啦!”他毫不犹豫的答应了。当他又想交给手下做的时候,突然发现他们根本不会说外语,也看不懂合同上那些英文字母,他只能硬着头皮自己上了。结果可想而知,他把这个项目搞砸了,他的臭名远扬,大家都知道有一个“留学生”什么都不会。后来他去应聘的时候,没有一个公司愿意接受他了,他很后悔。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无信不立,想在社会上站稳脚跟就得靠自己的真才实学。
点评:小作者用生动的语言为我们讲了一个新版“滥竽充数”的故事,而且结合当今社会现状,给老故事赋予的新活力,读来忍俊不禁,同时也发人深省!
 
 
                                                     指导老师:陆敏倩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洛阳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武进区洛阳镇永安里路145号 E-mail:wjlyxx@wjedu.net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1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