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寒假我作主(洛小六2班组稿)
发布时间:2015-02-28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六(2)班 胡文俊

 

我的寒假我做主(洛小六2班组稿)
题记:虽然寒假生活即将离我们而去,但是每每回忆起那段美好的生活,内心依然充满激动。瞧,这位同学的寒假生活是多么的丰富多彩,寒假生活是多么充实而有意义!
回家,真好!
洛阳中心小学六(2)班   胡文俊
时间如白驹过缝般过去,弹指之间,一年又即将过去。春节也随着时间分分秒秒的过去,悄悄地来到了人们的身边。春节的到来,也预示着在异地漂泊、四海为家的游子们即将扬帆起航,向着自己的故乡前进。我,也是游子芸芸众生中的一个,我将和我的父母向故乡———安徽进发。
回家,这何尝不是令人激动的呢?长时间在常州,为了挣钱而努力打拼的父母,就因春节的到来而喜极而泣。这,泣的是激动,是兴奋,更是对故乡的怀念!而因父母在常州读书的我也是心花怒放,心里时时刻刻盼着快点回到故乡。
令人神采飞扬的旅程终于开始了!一路上,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我的心如在锅上煎熬了一样,恨不得一瞬间飞到让我魂牵梦绕的故乡。“到哪儿了?离安徽还有多远?”我几乎每隔十分钟都要这样问一次。这样做,何尝不是对故乡的期待,以及对行程速度的慢而感到焦急万分呢?
终于到家了。迎接我们的是亲人如春风般的微笑,是早已烧好的可口饭菜,更是亲人朋友几句暖人的问候。刹那间,我觉得,我们在外打拼都值了!我很感动,感动亲人对我学习的询问,感动亲人不断地给我夹菜,感动亲人那无微不至的照顾。回家,真是让人激动,又让人感动!
有一首歌唱得好:“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哪怕给妈妈刷刷筷子洗洗碗……”说到底,春节就俩字——回家!回家,真好!
做一个真正的中国人
———读《文化苦旅》有感
洛阳中心小学六(2)班   胡文俊
 第一眼看见它,就在心中暗暗猜测:这是历史书。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测,我将它买了下来。仔细端详封面和封底,书里的每一处角落都弥漫着中华历史之路的芳香。翻开第一页,历史沉重的气息“扑鼻而来”。翻阅一页又一页,虽然是现代印刷术的成果,但我依然感觉自己看的是中华民族几千年以来历史的记载。
它,就是余秋雨写的《文化苦旅》。
第一篇就是道士塔,想必大家一定听过王道士将莫高窟里的文物卖给外国人之说。读着余秋雨写的所感所想,我好恨。恨自己没有早生一个世纪,将外国人的车队拦下,将文物一件一件地保存到博物馆去。请容许我引用书中的一句话:“那天傍晚,当冒险家斯塔坦因装满箱子中的一对牛车正要起程,他回头看了一眼西天凄艳的晚霞。那里,一个古老民族的伤口在滴血。”
中国,一个由13亿人民组成的大家庭,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这个大家庭的一份子。因为人口众多,我们身上的担儿如山重,我们身上的气势如海一样磅礴。我们要爱人民,爱社会,爱祖国。为了一雪历史的耻辱,我们要挽起手来向前走。鸦片战争给我们启发,抗日战争给我们启迪,为了让革命烈士们在九泉之下安息,我们都应该自强不息,勇往直前,以历史为鉴,向着幸福走去,向着和平走去,向着国泰民安走去!
来吧!让我们挽起手来,做一个真正的中国人!
帮助老人,温暖我心
———2015年寒假“温暖老人”活动有感
洛阳中心小学六(2)班   胡文俊
你有没有想过,当你老了,头发白了,皱纹多了,你应该怎么在这个世界上生存下去?有人回答:去养老院休息呗。那么,问题来了:你一个人不会觉得孤独寂寞吗?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班举行了“温暖老人”活动。
到了怡养院,大家的干劲十足。同学们有的为老人们扫地,有的为老人们擦窗户,还有的和老人们拉拉家常,谈谈心。瞧!擦窗户的张同学多么认真啊!满脸通红,神采飞扬。听!给老人们唱歌的黄同学多么卖力啊!声音珠圆玉润,响彻云霄。
同学们真给力,点个赞,当然,我也不例外。扫地,我在家里天天做,所以我选择扫地。曹操败走华容道——不出所料,我扫得曹操做事——干干净净。同学们都称赞我是烧火不旺——天才。我是娃娃看戏——欢天喜地。紧接着,我又去施展啄木鸟治树——嘴上功夫。我去和老人们拉家常了。“爷爷好,最近身体可好?”我微笑着问道。“好,好!”爷爷的脸上可是三月里扇扇子——满面春风。“爷爷,您高寿啊?”我问。“86岁。”爷爷回答。“您都耄耋啦!”爷爷笑着点了点头。
时间飞快,转眼就到了我们告别的时候。这次,帮助了老人,我觉得好开心。现在对老人们的关爱,就是对明天我们自己的关爱。只有多帮助老人,多关怀老人,世界才会变得和谐美好。
点评:这三篇文章,充满了浓浓的生活气息,不管是回到遥远的家乡,还是静静地读一本自己喜欢的书籍,还是走出家门,来到怡养院关爱老人的行动,无不透露出孩子的积极向上、乐善好施。这样的寒假生活,丰富而有收获,值得点赞!
指导老师:蒋志芬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洛阳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武进区洛阳镇永安里路145号 E-mail:wjlyxx@wjedu.net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1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