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最美洛阳人
题记:假日活动丰富多彩,队员个人或组成小组,走进镇区的街头、企业、田间,与心中的“最美洛阳人”手拉手,面对面,从普通劳动者身上发现了许许多多可贵的闪光点,被他们坚毅实干的精神、勤劳朴素的美德所感动,写成了一篇篇富有真情实感的美文。
可敬的环卫使者——环卫工人马幼琴寻访记
洛阳中心小学五(2)班 秦舒颜
这天,快接近中午的时候,天空阴沉沉的,又淅淅沥沥地下起了小雨,街道上偶尔驶过匆匆赶路的车辆,一下子变得安静下来。“沙……沙……”那声音时高时低,从我右侧传来。渐渐地,一个身影出现在我的视野中。那是一位个子中等,身穿桔黄色马甲,外面套着厚重的深黑色雨衣的老阿姨,她双手紧握着几乎有我个头差不多高的大扫把,费力地一步一步地吃力地扫着。雨渐渐变大了,水顺着她的帽檐淌了下来,落在她的脸颊上。忽然,我见她眯起了眼睛,她都不去擦一下,仍然拖着沉重的雨鞋,一步一步地走着。
她扫得这么专注,根本没有注意到我坐在窗边看着她。也许是她扫累了,停下来休息一下,我忍不住走近了她。她向我淡淡地了一笑,她见我不走开,露出了疑惑的表情。我鼓起勇气,上前和她打了一声招呼:“老阿姨,您好,您辛苦了。”她一下子开心起来,用询问的目光看着我。我也仔细地打量着她。只见她面色黝黑,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长期的日晒雨淋让她的皮肤失去了从前的光彩,她的额头上显露出一条条皱纹,这一条条皱纹上烙印了多少艰辛,多少疲劳,多少付出啊!老阿姨告诉我,她叫马幼琴。这是一个最普通不过的名字了,可是此刻我却记住了她的名字。她今年54岁了。天哪,这可是大多数人要退休的年龄,可她却坚守在岗位上。她说,只要别人需要,她会一直干下去。多朴实的回答呀。我好奇地问她每天几点工作,她说,从早上3点工作到中午11点才换班。凌晨3点?我还在甜美的梦乡呢。怎么知道清洁工人们已经起床了,披星戴月出门清扫马路,这么早连公鸡都还没醒呢,我不由得惊叹起来:“那么吃过午饭就可以补充一下睡眠了吧!”可她却告诉我,她还另外找了份工作给人家当钟点工。她边说边用手握住她的护袖。我看见她的手很粗糙,布满了老茧,那一定是日益辛劳的结果。一双真正属于劳动人民的手。我知道一般环卫工人的家庭都不是很宽裕,可她并没埋怨生活的艰辛,一天打二份工,真让我佩服,不知道她是怎么坚持下来的。当我问她工资的时候,她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有1400元呢。我还给儿子买了新房呢。”真不容易呀,平时要多节俭,从舍不得穿,才买得起市面上那么昂贵的房子呢。
原来这才是真正的劳动致富。最后我问她:“老阿姨,你都那么大岁数了,每天还干那么多活,不累吗?”马阿姨却笑了笑:“睡一觉就好了,虽然我的孩子都工作了,可我歇下来还真不习惯,每天动动才踏实呢。小姑娘,你看马路被我扫得那么干净,看着不开心吗?我还可以跟你聊聊天,我也很开心。”马阿姨认为能不能挣到更多的钱,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她的劳动得到了大家的肯定。
与老阿姨交谈完,她又平静地回去干活了,而我的心却不能平静。看着眼前光洁的街道,不免思绪纷纭。相比之下,她比一些坐在办公室里谈天说地的人光荣,她凭她的勤劳和汗水来养家湖口,供儿子上学,虽没有文化,可她的心灵是高尚的。她工资不高,可是她却从不抱怨,从不怨天尤人,默默地为洛阳的文明建设尽自己一份力量。这样的人,穷困击不倒她!当今的社会,需要的正是具有这种坚毅实干精神的人!
点评: 清洁工人最平常的劳动者,但确实社会不可缺少的,最光荣的一员。小作者通过细心的观察,以及和清洁工人的交谈,对她有了深刻的认识。习作描写细致,感受真实。
辅导老师:董贵福
寻访最美洛阳人
洛阳中心小学五(2)班 谢禺
洛阳镇,是一个平凡的小镇,它没有大城市的繁华、没有小山村的清静,只是一个普通的地方,然而,在这里却生活里一群质朴、勤劳、诚实的人。
我敬佩这些人,就来到了田间寻访他们。暑假,正是葡萄成熟的季节,一串串晶莹剔透的葡萄被包在袋子里,像一个个婴儿裹着被子甜睡呢!这些葡萄,有的还略显青涩,在袋子里还在奋力长着;有的已经变得紫红紫红,如同一串串玛瑙,看着就让人垂涎三尺。
正当我站在这个心旷神怡的地方遐想时,一阵强健有力的脚步声传了过来。一位精神矍铄的伯伯走了过来,一手拎个桶,一手端个凳子。我小跑过去,彬彬有礼地问:“伯伯,请问这葡萄田是您的吗?”“嗯,是的,小朋友,有什么事吗?”洪钟般的声音在田地上空回荡。我细细观察着这位老者,只见他的头发有一半黑一半白了,脸色却非常红润,不禁大胆问道:“我非常钦佩你们这些辛勤的劳动者,想和您聊聊。”“好呀,你想问什么?”“这一亩葡萄田能收多少葡萄呀?”“也就3000斤左右吧,一般也就2000斤左右吧!”一听到这数字,惊呆了,可更让我吃惊的还在后头。“那能卖多少钱一斤?”“四、五块左右吧,”哦,“那一亩就能收15000左右了吧”“不,没有这么多的,还要分批施很多的肥料的,一般来说,一亩地要1000多斤有机肥、复合肥也要施200多斤,还要施农药什么的,算一下吧,一亩也就能净赚5000左右吧”。
我听着这些天文数字,感慨不已。一个问题又陡然出现在我的脑海里,既然要施那么多的肥料,那肯定要分多次施的呀,那分别在什么时候呢?不知不觉,我把这想法就说了出来。伯伯想了想说:“一般在葡萄萌芽前,坐果后成熟前20-30天,着色前,采收后和休眠期各施一次。”“那什么叫坐果呀?”我好奇心又大增,“坐果的意思嘛就是……”伯伯滔滔不绝地讲述着,我似懂非懂地听着,更暗暗地敬佩着。紧接着,伯伯还指着葡萄告诉我,这是夏黑、这是金手指、醉金香……多好听的名字呀!伯伯一边仔细地挑选出坏的葡萄,一边耐心地回答着我的问题,让我受益不少。
采访这位伯伯,不仅让我了解了很多很多关于葡萄的知识,更让我深深地感受到这群勤劳刻苦的人所赚钱的不易和艰辛,我真诚地赞美他们!他们就是我眼中最美的洛阳人!
点评:在这次看似一般的寻访中,作者不仅增加了许多种植葡萄的知识,更是明白了勤劳才能致富的道理,对果农发出了由衷的赞美。文章夹叙夹议,富有真情实感。
辅导老师:董贵福
最美洛阳人——外公
洛阳中心小学五(2)班 秦铭辰
暑假期间,我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情:访问我的外公。我为什么要访问我的外公?这是因为他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所以他在我心中是最美洛阳人。我问外公:“您能不能给我讲一讲您当兵的经历呢?”外公听了爽快地说:“当然可以了!”随后我听外公讲起了他的经历……
“我在当兵之前是一名农民,整天在田里耕地。在1970年12月28号,响应祖国的号召,参加了光荣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我怀着一颗红星,两种准备,1保家卫国2努力为人民服务的胸怀,雄赳赳、气昂昂踏上了驶向西北的列车,到达了华山脚下,军垦农场。在部队,一边训练,一边生产,努力提高各种军事技术水平,并且搞好农业的大生产。1971年我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在这期间我被评为‘五好战士’、‘优秀共产党员’、‘为人民服务标兵’。
“由于工作的出色,1971年10月1号我被调到炊事班当班长,在这当炊事班长的期间,在炎热的夏天,我给其他战士送水,在这中间,我也吃了不少苦,有一天我去送水,突然遇到了暴雨,路上很滑,停不下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的水泥地。但是一步一滑,还是把水送到战友们的手上,战友们拿到我送去的水高兴地说:真是一个像雷锋一样的好战士!就这样一次一次做好事,受到首长的一致好评。由于我在战士之间做了榜样,在1972年首长提升我参加班长集训队,后来当了21军61师184团2营5连1排一机班班长。以后认真学习机枪的各种功能,我打枪的技术很高超学会了多种武器有步枪,机枪,手枪,火箭筒,迫击炮······学会了投弹,刺杀,狙击,扫射,正步走,能听懂军号的指令声。我在部队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在革命的大熔炉中锻炼成长。
“在1975年3月18号,我依依不舍地离开部队,回到武进区洛阳镇洛东村秦家头,就是我的家乡。在1975年8月15号,服从党的安排,在洛阳镇月宫冷库厂当车间主任,党支部委员。1991年4月1号,又响应邓小平的号召,发展工业对内对外开放,我在洛东村办起了常州市霜花制冷设备厂。期间,我多次按时为国家上缴税金。厂里有几十名工人,但是二十几年来,我从不拖欠工人的工资。我教育工人要爱国家爱集体 ,爱护公共财物,爱护家人。我厂在技术方面质量上乘,价格公道,受到了许多客户的肯定和推崇。”
听完外公的经历,我很感动!我发誓,一定要向外公学习,好好学习,将来也做一名最美的洛阳人!
点评:外公,平日里与小作者可谓不陌生,但经过访问,才真正了解了他丰富的人生经历,从农民到军人到企业个体,是不怕苦、不怕累的顽强精神,使外公不管在哪个阶段,不管从事什么工作,都那么出色。对于小作者来说,与其说是一次难忘的采访,更是人生中生动感人的一堂课哪!
辅导老师:董贵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