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名人(洛小六7班组稿)
题记: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习作要求学生们能用生动的笔墨,写一写家乡的名人。本班学生外来工孩子居多,写本次习作有点困难。于是,孩子们睁大眼睛在校园寻找,采用典型事例凸现法、以小见大法、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等几种写人的不同方法,写出了校园名人的风采,表达了对身边名人的崇拜。
爱校如家的周校长
洛阳中心小学六(7)班 赵馨
题外话:一个宝盖头,遮住了外面的寒风冷雨;一横三撇,是家中人对世界的期待;向外的撇捺,是在外的人对家的期盼;一个竖钩,紧紧地把一家人系在一起。这就是温馨的家,家是每个人心灵寄托的港湾。
走进我们洛小校园,谁都会赞叹,校园整洁美观,处处充满文化气息;谁都会有种回到温馨的家的感觉。那是因为,我们学校有一个人,她在意的不是家的温馨的心灵港湾,而是充满青春朝气的学校,学校成了她最爱的家。她,就是我们洛小师生无比崇拜的周校长。
在我们的印象中,周校长年轻而漂亮,和善而慈爱,无论何时看到她,心里总有亲长辈的感觉。所以,无论何时看到周校长的身影都想多看一眼。正是这种感觉,让我发现了周校长睿智背后的又一闪光点——爱学校胜过爱自己的家。
有一天中午吃完饭,我和龚基慧走向协园,想去观察一下协园,写篇美文。看着校园的绿树红花,沐浴着校园欢乐恬静的气氛,心里格外高兴。
这时,我们看到周校长微笑着也从厨房走出来,她边走边观察着四周。这么美观、和谐的校园,周校长,你还有什么地方不满意啊?
正当我们想上去打招呼时,看见周校长快步走向和园的“十大功劳”。咦?周校长一再关照我们每个学生要爱护学校的一草一木,她怎么却踩上了草坪呢?我们百思不得其解。只见周校长弯下了腰,捡起了躲在“十大功劳”下草丛中的一张废纸,也不知这张纸在这儿躲了多久了,反正看上去脏兮兮的,可是,周校长却眉头也不皱一下,一手捏着脏纸,不紧不慢地向行政楼走去。刚走没几步,周校长又看到了协园绿草坪中刚躲好的香蕉皮,她毫不犹豫地又捡了起来。就这样,周校长从餐厅走到行政楼,刚洗净的白皙的手捏了好些脏东西。
看着这一切,我们脸红到了脖子,惭愧啊!每次升旗仪式时周校长总要提醒我们,细节决定成败,态度决定一切,让优秀成为习惯,学校是我们的家,卫生靠大家啊!可我们这群天真无邪的孩子啊,总把这些话丢到脑后,总是在不知不觉间乱丢垃圾。真不应该啊!
这不由得让我想起了以前见到的一幕幕:周一升旗仪式时,看到周校长款款而来,手中捏着什么;放学了,校车站周围,看到周校长在巡视,手中捏着什么;在长廊上,周校长边走边捡起细小的垃圾……
想到这儿,一股特别崇拜的感情从心底油然而生。周校长,您心细,您睿智,您为三千多师生修筑了心灵寄托的港湾。感谢您啊,周校长!
点评:小作者在学习了《鞋匠的儿子》后,学到了一种写人的方法——以小见大法。对生活在身边的人仔细观察,发现学校的周校长尤其关注细节,于是也用以小见大法,通过人物的动作描写,写出了周校长是个爱学校胜过爱自己小家的校长,里面,小作者还适时加上了自己的感受。
更值得表扬的是,孩子在课外书上看到了对家的描述,及时演变成自己本次作文的题外话,用得恰到好处,第一次尝试,就获得了成功。
撒播快乐的大使——杨徐浩
洛阳中心小学六(7)班 刘敏
他,黢黑黢黑的皮肤,矮矮的小胖墩儿,平时不善言辞,每次乐呵呵地帮人做完事后,都是两手一拍,不吭一声,坐回自己的座位。可以说他是个其貌不扬的小男孩,加上他经常因作业质量差、默写成绩差、考试成绩差被老师批评,所以,在我们班,他就像一朵开放的小小的苔花,不引人注意。
可就是这样的一人,在今年秋天的社会综合实践活动后,却成了我班最耀眼的星星,我校撒播快乐的大使。
他,就是我们班的一名普通同学——杨徐浩。
九月,金风吹走了燥热的夏天,带来了阵阵凉爽,我们在这惬意的日子里去参加社会综合实践活动——参观花博会主会场。
来到花博会会场,游玩了几小时的同学们都累了。于是,大家便在草坪上休息,吃午餐。这时候,杨徐浩正拿着他吃完零食的包装袋准备扔到垃圾桶里。刚走到垃圾桶旁,他感觉脚踢到了什么东西,杨徐浩弯腰捡了起来,一掂,挺重的。他立即打开一看,哇!是一台十分贵重的数码相机,那是一个外来打工者孩子心中最美的梦。但他没有多想就向四周看了看,大喊:“谁的照相机丢了?这是谁的相机?”可是喊破了嗓子也没人回应。
杨徐浩赶紧一路小跑,来到顾老师的身边。顾老师知道后,对他大大地夸赞了一番,马上带着他一起寻找失主。杨徐浩呢,好像是自己丢了东西似的,一看到人就问:“请问,这是你的相机吗?”
看着他那心急如焚的表情,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他是一个和同学走失的学生呢。
十分钟过去了,二十分钟过去了,半小时过去了……功夫不负有心人,失主总算找到了,是别的学校的一个小同学,正泪巴巴地和老师一起在寻找呢,见相机失而复得,马上破涕为笑,对杨徐浩又是敬礼,又是鞠躬;那边的老师也对杨徐浩反复表示感谢。这时,杨徐浩那大汗淋漓的脸上露出了迷人的笑容。
回到学校,顾老师逢人就夸他,还奖励他书;在星期一的升旗仪式上,杨徐浩又得到了周校长的特别表扬。
可得到表扬后的杨徐浩,还是像以往一样傻乎乎地笑笑,做事一声不吭。唯一变的是,除了学习外,帮他人更起劲了。有一回,同桌向他借钱买笔,他毫不犹豫地把自己乘公交车回家的钱借给了同桌,自己却走回了家,幸好他家不是非常远;学校为患白血病的何钱鹏小朋友捐款,他不但把妈妈给他的钱捐了,还把早饭钱也捐了出来,自己饿了一上午,居然还是乐呵呵的。
杨徐浩就是这样一个撒播快乐的人,他是我校拥有拾金不昧美德的快乐大使!
点评:一个其貌不扬、学习成绩一直处于下游的小男孩,在秋游花博会时,捡到了另外一所学校小朋友的相机,及时归还失主,使得本班同学对他另眼相看。小作者抓住这件真实事例,用放大镜式的描述方法,展现了新时代少年的中华美德。
作文“奶奶”
洛阳中心小学六(7)班 胡沙
悄悄地告诉大家:在背地里,我们六(7)班同学爱称教我们语文的顾老师为作文“奶奶”。
作文“奶奶”?瞧你的神情,一脸疑惑。别急,别急,且听我细细道来。
记得我们刚升入五年级,第一堂作文课,我们愁眉苦脸地坐在教室里。顾老师来了,微笑着对我们说:“都说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是母爱,可我要说,在座各位给作文‘宝宝’的爱胜过你们妈妈给你的爱。”我们听了都睁大了眼睛,顾老师凭什么这么说我们?
顾老师一脸认真地说:“大家都知道,你们的妈妈要十月怀胎,才能生下你们,而且只生一个,最多两个;你们呢,在一个小时之内,经过冥思苦想、深思熟虑,就能‘生育’一个作文‘宝宝’,那多不容易呀!而且,你们一学期能‘生育’很多作文‘宝宝’!所以说,你们比你们的妈妈还要伟大哩!”这时,我们才明白顾老师在激发我们对写作的兴趣哪!这样的作文课真有趣!
接着顾老师又趁热打铁:“不过,你们‘生育’了作文‘宝宝’后,可不能任其自然,不闻不问,作文‘宝宝’光着身子可不好看呐!它要穿衣服、换新衣,它要及时营养,千万千万不能让好不容易生出来的作文‘宝宝‘夭折。”听着老师幽默的话语我们笑了,听得更专心了。
顾老师见我们听得那么专注,继续她的讲授:“怎么给作文‘宝宝’打扮呢?你得适时运用一些写作方法,你得合理运用一些修辞手法,还得学会对作文‘宝宝’的修改。这些做法,有的要大家在以后的语文课上专心听才能学会——因为一些写作方法我会在语文课上多讲;有的则要大家平时加强课外阅读,多加积累才行……”
真没想到,一向让我们痛苦不已的作文,在顾老师的话语里原来是这么的简单有趣。
随后的日子里,我们在顾老师的精心指点下广泛地阅读,写下了大量的阅读摘记; ‘生育’了大量的作文‘宝宝’;还在顾老师的指导下学会了修改作文‘宝宝’——同桌互改,找比自己好的同学改,小组改,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改;在自认为是自己成功生育的作文‘宝宝’后,及时写上自己对作文‘宝宝’的评价,等待老师的最后评定。每次习作后的等待,成了我们最美好的期盼——期盼老师的肯定或奖励,期盼谁的作文‘宝宝’能被老师推荐上校园网或报社。
就这样,我们这些毛头小孩经作文“奶奶“的精雕细琢,都成了了不起的作文“妈妈”,我们班班长罗敏、龚基慧、龚丽君、夏尧、胡江红和我等人有大量习作在《武进日报》上发表,还有更多人的习作、儿童诗在《武进教育网》上发表,甚至我班在四年级时令老师头疼不已的钟科机的儿童诗也发表在《武进教育网》上。
你说,我们这些成功了的作文“妈妈”,能不在心中感谢作文“奶奶”——顾老师吗?
最近,我在一次偶然的机会还听到了其他语文老师对顾老师的称呼——金手指。
我们幸福,我们自豪,我们有一个令人称颂的“金手指”作文“奶奶”!
点评:小作者记性真好!这是老师接手这个班后的第一堂作文教学课,竟给小作者这么深刻的印象。
小作者采用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有机结合的写人方法,紧紧抓住老师的教学语言这一细节,把老师的幽默风趣描写得生动具体形象,略写老师对他们阅读课外书、修改作文的方法指导,通过讲述他们这些作文“妈妈“所取得的成绩,来凸现作文“奶奶”的教学机智。
我班的写作大户
洛阳中心小学六(7)班 胡江红
一提起洛阳中心小学的大队长——罗敏,洛小的师生们就会不由自主地竖起大拇指,夸一声:“罗敏,好样的!”因为她是我校的十佳小诗人之一,是我们学校少先队大队长,是我们学校苔花文学社的社长。
罗敏,她勤奋好学,热情真诚地帮助帮助每一个人;每天,她第一个到校,带着我们搞卫生,然后带着我们早读;我班好多同学都乐意叫她罗敏姐。她可是我班名副其实的写作大户。就说她2013年这一年吧:在世界华人作文大赛中她写的作文《生活就是个圈》获二等奖,她参加武进区现场作文大赛获二等奖,在洛阳镇儿童诗现场大赛中获二等奖中的第一名,在《武进日报》上发表多篇优秀作文,还有多首儿童诗、优秀作文被老师推荐在《武进教育网》上发表……
要知道,四年级时罗敏去文学社报名,因写作水平不如他人还被拒之门外呢!我想:这骄人的成绩背后一定少不了她所付出的艰辛吧。一次偶然的上门让我对她敬佩不已。
有一个双休日,发现我的读书摘记本掉在了学校,我赶紧去找我班的小管家——罗敏。
我刚走到罗敏家村口,老天居然敲起了大鼓,“哗哗”“哗哗”下起大雨来。我赶紧直奔罗敏家。
门敞开着,我喊道:“有人吗?有人吗?”不见回应,我便走了进去。可一进去我发现,罗敏坐在写字台前,拿着笔,在不停地写着什么。雷的怒吼,电的霹雳,似乎都没有打扰到她。我也不好意思影响她,便蹑手蹑脚地走到一边,静静地坐着。
等了好久好久。
“终于写完了。”只见罗敏撑了个懒腰,站起来回头一看,“咦,胡沙,你什么时候来的?”她疑惑地问。
“一小时前我就到了,见你太专心,便没有打扰你。”
“真不好意思啊,我没发现。”
我好奇地问:“你在干什么呢?姐,是不是又在写新作啊?”
“嗯,前几天我们这儿是雾霾天气,我想利用休息日写一篇关于雾霾的作文。这不刚写完,帮忙指点一下。”
我嘴上说着“不敢。”手却忙不迭地拿起作文稿津津有味地看起来,看完后,情不自禁地赞叹道:“姐,写得真好!向你学习!”
罗敏谦虚地说:“互相学习。”转而她又问我:“无事不登三宝殿吧,有啥事?说吧。”
我刚把来意说完,她拿起雨伞就带着我去学校了。
这就是我们六(7)班同学敬佩到有点顶礼膜拜的文学社社长罗敏。
在学校,我们总看到大队长罗敏忙碌的身影,但她绝不放过一点点空余的时间,除了完成作业,就是像蜜蜂一样不停地在课外书中采撷;听他弟弟说,在家里也一样,她宁可在家长时间地看书,也不愿意出去玩玩,甚至有时为了及时看完一本书,写完一篇读后感,也不去亲戚家吃饭。
写作大户——这个美名非罗敏莫属!
点评:这位小作者采用具体事例凸现法,通过自己的亲眼目睹,抓住人物的对话描写,展现了一个勤奋好学的班长、社长。透过小作者的描述,一眼就看得出:写作大户的名号来之不易,所以令孩子们佩服。
(指导老师:顾祥娟)